
我的军人父亲
文/魏巍
父亲节这天,我陪闺蜜逛街。闺蜜第一时间为她的父亲买了一身衣服,还有帽子、鞋子。我象以往一样也想为父亲买身衣服,可转念想到父亲已与我阴阳相隔,眼里瞬间溢满了泪水:子欲养而亲不在,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亊……
怀想着天堂里的父亲,记忆回到了童年时期。记得小时侯,看到邻家伙伴都有父亲陪伴,而我却对父亲这个词很陌生。问母亲父亲去了哪里,母亲告诉我:父亲去了离家很远的地方打坏人保家卫国去了。
那个年代,于国家热血奉献,于家族光宗耀祖,于家庭改变命运。“光荣入伍、保家卫国”的口号潮水般席卷城乡,这也是那个时代,包括我父亲一代人心中的梦想。
到了学校,我自豪地告诉同学们:我父亲是打坏人、保家卫国的八路军英雄!赢得了同学们的羡慕与崇敬。
记忆里的父亲总是“缺席”我们幼儿园开放日,别的小朋友走出幼儿园都纷纷奔向父亲的怀抱,被父亲高高举起,我只能羡慕地盯着发呆;小学家长会,空荡荡的座位让我在同学面前强装镇定。
一天,父亲随部队南下时经过家乡顺路来看望我们。当满身征尘、臂上缠着绷带的父亲蹲下身抱我时,我却吓得躲到母亲身后,怯怯地望着伟岸、健壮的父亲。父亲刚毅的脸上流露出疼爱、温和的微笑和柔情,我才从母亲背后缓缓走出,投进父亲温暖的怀抱。
父亲把我扛在肩头,指着远方的山川说:那里是爸爸守护的地方。
我收回目光,心疼地抚摸父亲胳膊上尚未痊愈的伤疤问父亲疼不疼?父亲笑着告诉我只是皮外伤,说他与好多勇敢的八路军叔叔把坏人打得落花流水,再疼,也值得!我崇拜地望着父亲,为有这样一位军人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
幼小的我多希望父亲能每天陪在身边,讲他和战友们打仗的故事。父亲说,等打完仗,就可以每天陪在我身边给我讲故事。父亲说,在一次战争中,他从河面上漂浮着牺牲的战友中,一眼认出一位已经牺牲的战友是他同乡。父亲拖着受伤的腿将同乡战友背上岸,掏出纸和笔写上战友家乡住址及名字,放到战友口袋里。后来,这位战友的名字被铭记在了淮海纪念塔上。
那个夜晚,我数着父亲身上的伤疤渐渐进入梦乡。凌晨醒来,不见了父亲。母亲说我夜里突发高烧,父亲背着我连夜赶往十几里外的乡卫生院,陪我打完点滴退烧后,父亲又背着我赶回家,天还没亮又早早起床帮邻居孤寡老人王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就匆匆赶往部队了。
亦如父亲所说:他的青春是穿在身上泛白的藏蓝军服,浸透了汗水与盐渍。
就这样,父亲留给我一个匆匆的背影和一串急促的脚步声,把母亲和我以及故乡丢在了几千里之外,奔赴硝烟弥漫的战场。隆隆炮火振破了父亲的耳膜,却无法动摇父亲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革命意志。
我问母亲:父亲为何不在家多陪我们几天就急着回部队呢?母亲说父亲十六岁就参军,跟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抗美援朝、对越反击战等战争,说父亲离不开硝烟弥漫的战场,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小小的我渐渐懂得,不是父亲不懂儿女情长,不是父亲不思念家乡,亦如父亲所说:只要穿上这身军装,军人的使命就扛在了肩上。
父亲回家探亲的时间总是那样短暂,虽然是聚少离多,但父亲的伟岸与善心,一言一行全都深深铭记在我心中和脑海里。
虽然父亲只有小学文化,但他特别注重教育。他总会教导我和两个哥哥要好好学习,说未来的生活要靠知识来支撑。
记忆里,他总是背着军绿色的行囊匆匆归来,又带着未拆封的家书转身离去。那些年,我家土墙上挂满了地图,父亲用红色记号笔标注着任务地点,却从未提及过其中的危险。
直到有一天,一辆部队的车子径直停在我家门前,几位身穿军装的叔叔把胳膊上、腿上缠着绷带的父亲搀扶下来,部队首长面色凝重地握着爷爷的手说:老人家,您为我们培养了一名好战士,他为了救护一名战士身负重伤,您儿子是英雄,我代表部队向您表示感谢!从此,父亲的一条腿落下了残疾。
我的军人父亲虽然没有太多言语,却用实际行动,将信仰和职责在我的心田种下。虽然父亲错过我太多的成长,但我心里明白,祖国的边疆,比我更需要他!
后来,我在箱底发现父亲洗的发白的旧军装,右肩章上有一道细长的划痕——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执行任务时为保护战友留下的。
光阴似箭,我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渐渐长成大姑娘。父亲也转业回到地方,回到我们身边。
回到地方后,父亲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军人,在那紧要关头,谁都会挺身而出,在做抉择的那一刻,就没想到过自己的生死,能幸运活下来,光荣转业与家人团聚就是上天对他最好的眷顾,父亲说他不想给政府添麻烦。
但政府没有忘记父亲,部队没有忘记父亲。除了授予了父亲荣誉,还在生活上给予父亲和我们家很多关怀和照顾。逢年过节,看到政府、部队放着鞭炮送来慰问信和慰问品,父亲脸上堆满了感动与笑容,我们全家也因为有这样一位军人父亲感到欣慰与骄傲!
曾记得有一次,家乡放映关于中越自卫反击战影片。我与哥哥早早陪着父亲来到露天电影场。放映中,父亲眼中闪着泪光。看得出来父亲很激动,很振奋,很感慨,因为父亲也是从那场战争硝烟中走过来的人。
世上有一种情最厚重,那就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深沉,那就是父爱。记得一个飘雪的冬日,我从外面采访刚回到单位,传达室的师傅说我父亲来了。我匆忙放下手头采访稿,迅速来到大门口,远远的就看到头上肩上落满霜雪的父亲瑟瑟地站在单位门口,瘦削的脸庞挂着微笑。看到我冻得红红的脸颊,父亲眼里满满的疼惜与关爱。
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父亲,深知在如此寒冷的冬季户外采访的苦累。父亲急忙把揣在上了补丁的军大衣里取出军用帆布包,掏出他从部队带回来的搪瓷缸,说家里养的那只老母鸡夜里被黄鼠狼咬死了,就让母亲炖了,父亲揣着装着美味的搪瓷缸,顶风冒雪徒步走了五公里路程赶到我工作的地方,我将帆布包接到手里,还带着父亲的体温,而父亲的脸和手却冻得通红!
军人父亲的爱,是退伍后依然笔挺的脊梁。他的故事藏在褪色的军功章里,写在泛黄的家书中,刻在常年握枪留下的茧子上。这些无声的印记,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让我懂得:有些爱,注定要用一生去解读。
正是那润物无声、深情无言的父爱,给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茁壮成长的土壤。
时间的流逝带走了很多东西,却抹不去父亲在我心中军人刚毅的形象及点点滴滴。我在父亲的关爱、启迪中为人妻,为人母,而父亲却在我的崇敬中渐渐变老!战争和岁月在父亲脸上写下许多沧桑,但唯一没能改变的是父亲那挺直的腰板和军人的英气!
母亲说:那留在父亲身上的弹片和让我害怕的伤疤,就是他英勇的勋章!
本以为,父亲退伍后可以与家人共享天伦,可以与母亲在相濡以沫中安度晚年。然,让我们痛心的是父亲还不到七十岁,就因伤口复发,综合感染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戎马一生的父亲那刻着军人刚毅的脸庞永远印在了我的脑海。
也许因为我父亲是军人的缘故,童年时,我就对军人有着一份很特殊的感情。看到穿军装的军人,就很崇敬的想多看上几眼,感觉军人有着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是保家卫国的英雄。
因为父亲是军人,我少女时期做了许多美丽的梦,梦想自己也能穿上军装,成为一名身着戎装的光荣女兵。因为种种原因让我与那一身橄榄绿擦肩而过,成为我一生的遗憾!
回望自己的成长过程,父亲就像那暗夜中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航程。
记忆的车轮滚滚向前,父亲已离开我们多年。父亲的军功章荣获多少也无从查证,唯有母亲珍藏已久的“光荣之家”上金黄四字,金子般熠熠生辉,光耀温暖着我们……
魏巍个人简介魏巍,江苏省作协会员,贾汪区朗诵艺术协会主席,徐州商报驻贾汪记者站负责人。有文艺范,亦有烟火气。喜欢用散文随笔怡情暖心,喜欢追逐文学艺术的真性情,喜欢用心吐字,用爱归音。喜欢用文字养心,用诗书养魂。创作小说、散文、诗歌及校园歌曲几百余万字,作品散见各大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等。著有文集《爱若烟花》,散文集《剪一缕月光入怀》,合集《花开彭城》等书籍。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