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学 \ 【丝路诗刊】张愈升|珠海有条情侣路
【丝路诗刊】张愈升|珠海有条情侣路
精华热点

珠海有条情侣路
张愈升
凡来珠海旅游逗留
都要去海边一条路走走
这条路就叫“情侣路”
她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是冲破极左茧壳束傅
才有今天这条路
一条充满传奇故事的路
珠海海岸线长岛屿多
过去没有一条正规的路
只有一片片滩涂
下雨天泥泞难走
严重制约特区开拓脚步
大批建设者潮水般向珠海涌入
白天一身土
雨天一脚泥
下了班没有个去处
特区急需要一条路
梁广大——特区开荒牛
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特区要发展必须先修路
这位叱咤风云弄潮人物
思想超前不为羁绊所缚
决心修建集生态、旅游、休闲、环保之路
把30多公里的海岸线连成一串珍珠
一条沿海公路建成后
节假日人们可去路上兜兜海风
去路边瞻仰“渔女”姿容
既舒适又幸福
但公路建成起什么名
着实令人有点头疼
有人说叫“海滨路”
有人提议叫“特区路”
有人说珠海是年轻浪漫之城
大胆提出叫“情侣路”
“情侣路”是资本主义的
还是叫“海滨路”稳重
就叫“情侣路”
市长梁广大一锤定音
掷地有声
才有了今天的“情侣路”
闻名遐迩的“情侣路”
风雨陪伴特区发展40秋
如今的“情侣路”
又向北面“唐家湾”延伸
成为珠海特区靓丽的名片
是特区建设的见证
你若是来珠海观光旅游
勿忘来看看“情侣路”
巨龙飞跃伶仃洋
张愈升
港珠澳大桥多像一条腾飞巨龙
更像南海边一道瑰丽彩虹
使香港、珠海、澳门紧紧拉起手
把大湾区彻底贯通
实现港珠澳一小时生活圈速度
当年文天祥心怀亡宋之痛
行至伶仃洋洒泪叹伶仃
如今伶仃洋大潮翻涌
试看今朝人物风流
大洋里欢乐游弋的白海豚
伴随着横琴的和声韵律
呈现一副多么恢宏、生动、激越画图
55公里曲折的海上之路
变成了平展展坦途
创造了海上奇迹
成为世界第一大桥
成就港珠澳大湾区新地标
孟凡超、王超英
港珠澳大桥设计、建设老英雄
自2009年12月15日大桥动工
2018年3月15日艳阳临空
国家领导人位临珠海宣布大桥通车
整整9个年头
经过了多少个酷暑严冬
大桥高度凝聚中国智慧
挥洒建设者的累累汗珠
自大桥峻工通车后
孟凡超、王超英
悄悄离开港珠澳大桥
又投入新的建桥工程
他们有句口头语
我建桥、我幸福、我光荣
时隔三年之久
孟凡超、王超英
又回到港珠澳大桥
视大桥就是自己的庞儿
怎么不牵挂心疼
喜欢摄影的王超英
还带回一帧一家三代建桥人照片
背景就是当年港珠澳大桥
一家人吃住在港珠澳大桥
照片中间戴安全帽小男孩叫“桥生”
因为他就出生港珠澳大桥
孟凡超、王超英二位老桥工
又在桥上拍了一张集体全家福
澳门人的生命泉
张愈升
位于珠海南屏镇将军山
有股清泉潺潺奔流山涧
注入竹仙洞水库里面
泛起绿色涟漪波澜
水质清澈甘洌
阳光下恰似一面明镜
镶㠌在山峦绿茵间
这就是50多万澳门人生命泉
澳门快速发展的命脉
至今汩汩不息已流入澳门62载
罗雄超、黄凤娟
俩位89岁耄耋老鸳鸯
是当年竹仙洞水库建设者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
祖国母亲为澳门儿女不再为喝苦咸水熬煎
动员了中山、斗门、珠海三万多青壮年
开山凿地不怕流血挥汗
那时罗雄超、黄凤娟
正值豆蔻年华血气方刚
在工地相识、相爱、立下誓言
水库一天不建成就不把婚结
六零年“三八妇女节”
竹仙洞水库正式对澳通水这一天
罗雄超、黄凤娟
二人喜结良缘
这个日子多么不平凡
如今竹仙洞水库源流不断
向澳门输送着甘甜
62年22630个日日夜夜
从未间断过一天
罗雄超、黄凤娟儿子接过他们班
孙子则在澳门水厂上班
整整一家三代
为澳门供水做着不歇贡献
伴随对澳股股清泉
直到永远永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