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将军高自立传
作者:贺焕明
第二章井冈淬炼
1927年9月29日,高自立随部队来到永新三湾村。这时,残酷的战场,艰苦的生活,生死考验,大浪淘沙。秋收起义三个团4000多人的部队,战死的战死,逃跑的逃跑,只有700多人了,且部队成份复杂,有工人、农民,也有从国军过来的,思想混杂,组织涣散,长官以军阀作风体罚、打骂士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部队的生存和发展。当毛泽东发现何挺颖和罗荣桓、高自立所在的连队逃兵很少,究其原因,是由于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于是召开前委会,决定要走的发给路费,把愿意留下来的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后改为红4军第31团),把支部建在连队上,实行官兵平等,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在师长余洒度的要求下,程浩被任命为团长,韩壮剑为副团长,黄子吉为一营营长,这两个人都是余洒度的亲信。何挺颖任团党代表,宛希先为一营党代表,张子清为三营营长。永新三湾村那棵大枫树见证了军史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时高自立、何挺颖、罗荣桓、何长工等是仅有的几个连党代表。他们坚决支持毛泽东的决定,为人民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就这样,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高自立跟随毛泽东浴血奋战,不断锻炼成长,从担任连、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处处长,到军政治部主任(副军级)、师政委、军政委、军长兼政委,中革军委后方办事处主任兼政委(军团级),成为红军高级将领之一。

(图片由Al生成)1927年10月27日,在地方党组织的帮助下,通过与袁文才、王佐的沟通,高自立随部队跟随毛泽东到达井冈山。不久,袁文才、王佐率领的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2团(后改为红4军第32团)。战友宋任穷被调到二团担任连党代表。高自立见证了这一历史事件,并被派去对2团战士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以后多次和袁王一起开会,并肩战斗,做群众工作。他还经常跟随毛泽东去踏看、熟悉井冈山的地形,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宣传动员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在这一过程中,高自立和其他连党代表发现部队纪律不严,特别是改编过来的人员还保留有过去的不良作风和习气,有的不听指挥,自由散漫;有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有的把从土豪家拿来的东西据为已有;有的饿了就随便从老百姓地里拔红薯吃;有的对俘虏随意打骂处治。同时,部队除了打仗外,不知道还要干什么。由于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部队一些官兵怨声载道,士气低落。看到这种情况,高自立和各连党代表急忙向毛委员反映。毛泽东也看到了这种状况,便召集各连党代表,以曹操因战马踩踏了麦田为严明纪律割发代首的故事启发大家,并一起制订了“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要归公;第三,不拿群众一个红薯。和“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做群众工作。”后来,在遂川,又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发布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稻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不拉夫,请来夫子要给钱;(六)不打人骂人。在战斗中,部队经常抓获敌人的俘虏,这些俘虏大多数都是被抓来的贫苦老百姓,为了分化和瓦解敌人,在宁冈又制订和发布了优待俘虏的政策。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高自立和战友们跟着毛委员边吃边唱这首歌,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便在部队树立起来了。
袁文才、王佐的农民自卫军为什么能在白色恐怖时期挺过来,没有被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消灭?带着这个问题,高自立和各连干部跟随毛泽东不但对井冈山地区的五大哨口和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粮油物产,风土人情,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还向袁王自卫军请教。袁文才的军师说:不要会打仗,只要会转圈圈。就是说敌人来了只要围着井冈山打圈圈,让敌人找不着打不着就可以了。对于这么浅显的道理,高自立自然是恍然大悟。毛委员进一步说:不但要会打圈圈,更要会打仗。并总结提出了“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游击方略。有个十六字“真经”,高自立和部队的干部们更加理解毛委员的作战原则,打起游击来,更加得心应手。
但革命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继师长余洒度和原三团团长苏先俊叛逃后,一团团长程浩和副团长韩壮剑、参谋长徐庶、一营营长黄子吉因没有树立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不愿意过艰苦的生活,不愿受到革命队伍纪律的约束,在攻打茶陵时,密谋并以欺骗的手段带队向安仁叛逃,向程浩在黄埔军校时的老上司国民党第12军方鼎英部投敌。高自立和一营党代表宛希先、三营营长张子清站在一起,和程浩等的叛逃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揭穿其阴谋,并向毛泽东报告。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粉碎了这一阴谋,将程浩、韩壮剑、徐庶、黄子吉抓获,并通过审判,把他们处决了。张子清被提拔为团长。
随着井冈山革命力量的壮大,并占领和“赤化”了茶陵、遂川等湘赣边界县市,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红军也得到了壮大,对敌人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此,国民党开始对井冈山进行多次“进剿”和“会剿”,同时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虽然萍乡等地党组织通过在通往井冈山山的道路上设立几条秘密交通线,克服千难万险,流血牺牲,送来给养,但红军所用的粮米油盐、服装弹药日见短缺。工农革命军缺衣少食,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食用油和生活用油非常少,煮菜、点灯都少不了油,而油又在敌人手里控制着,油和其他物品一样成了奢侈品。毛泽东听说高自立(当时叫高省烦)曾在安源消费合作社工作过,便把他叫来,问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高自立提了个建议。这样,关于用油的问题专门向全军宣布了一个规定,规定各连(直至营团机关)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在不办公时,即应熄灭。连部要留一盏一根灯芯的灯,以作带班、查哨用。从此,在井冈山上,全军都严格地执行了这个规定:每到夜晚,随着熄灯号的响起,战士们就吹灭灯,只有连部的一盏灯,点燃着一根灯芯。从这件看似小事的大事,部队懂得了怎样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使有限的物资能坚持更长的时间,以渡过困难,迎来胜利。毛泽东通过这件小事也了解到高自立经济方面的才能,对他说:泽民告诉我,你在安源消费合作社可是台柱子,那次安源发生陈梅生贪污案的事,还是你连夜算出来的。你是个多面手!中国革命需要很多各方面的人才,现在是以军事斗争为主,将来你可能要去做你的老本行哦。高自立敬个军礼时说:我服从革命的需要,听从党的安排。
在井冈山茨坪,高自立在查岗所时,常常看到毛委员住地八角楼的油灯经常彻夜长明。油灯下,毛泽东先后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名文章,从理论上回答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理,使高自立和红军官兵看到了希望,坚定了革命的信念。高自立一有时间便认真学习毛泽东所写的这些文章,并向连里战士宣传,红军战士们心更明,眼要亮了。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