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慎春(山东枣庄)
在一个香风沉醉的晚上
周围弥漫着丹桂的幽香
我一个北方的游子
来到这鹳鸟栖落的地方
你这鹳鸟为何不再翱翔
是迷恋这丽山秀水
还是沉醉在这如画的长廊
引得“萌生”如此痴迷
要当一位“隐僧”
定居在你的恒济坛禅房
香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
《她是一个弱女子》
何时才能嗅到
《迟桂花》的清香
手捧《郁达夫文集》
我不知道
这优美,阴柔的丽句
何以出自一个
堂堂七尺须眉的手上
假如不是来到您的身旁
我真的不敢相信
那华美绝伦的诗文
竟诞生在如此秀丽的地方
富春江啊悠悠东流
东鹳山啊北望眺首
郁达夫
你这勇于暴露自我的文学奇才
是这里的日月精华
山川灵秀
全都禀赋到您的心头
于是
一个天才的诗人
一个人文主义者
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
战士的灵魂
在这里得到涅槃
难怪
您那位“创造社”里的故旧
多少年过去后
还是无法忘怀
与您的分手
只能将您的牌位
静静地安放在
严子陵垂钓处的上首
让您的英名
和悠悠富春江同在
使您的诗魂
像东鹳山一样巍峨不朽
注释:
郁达夫(1896~1945),现代文学家,诗人。浙江富阳人,早年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一道发起组建创造社。抗日战争时,在香港、南洋群岛一带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新加坡沦陷后,流亡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
鹳山,在富阳镇东的富春江畔,此山形如迎江俯瞰的鹳鸟,故名。峰峦秀丽,古木参天,山下江畔的严子陵垂钓处,有苏东坡题字。山腰有依山面水,古朴雅致的“春江第一楼”,楼东有纪念郁达夫与其兄长郁曼陀两烈士的“双郁亭”。内有石碑一块,碑文为创造社发起人之一的郭沫若题写。鹳山上旧有恒济坛(道观)一处,是郁达夫少年常游之地,郁达夫幼时,曾有乳名叫“萌生”,后又自称为“隐僧”。
严子陵,东汉时人氏,曾在富春江边隐居多年。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一诗有:“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句,毛主席为此在1949年4月29日《和柳亚子先生》诗中写下了“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的诗句。两诗的出典均为鹳山脚下的“严子陵垂钓处”。
作者简介:
王慎春:男,汉族,中共党员,原始学历高中,自修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夲科,曾任民办教师,后提任镇党委专职通讯报道员八年,后参加工作在煤炭部基建工程三处,调回原籍任电视台记者,曾有诗歌,报告之学,通讯,电视专题等作品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