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风水吟》
罗盘暗转百年因,
龙脉潜藏几度春。
青囊血染星斗换,
白虎碑前认旧痕。
阴阳局,五行门,
谁将地脉续人魂?
而今重演周天阵,
留待风烟说梦真。
------
第一章·金锁玄机
暮春的细雨将青石板路洗得发亮,裴牧云蹲在断碑前,指尖抚过那些被苔藓侵蚀的铭文。罗盘在他掌中微微颤动,磁针不自然地偏向西北方三寸七分。
"子午不正,癸丁相冲..."他低声自语,忽然从腰间解下青铜风水尺,量了量碑座裂缝的宽度,"果然如此。"
三丈开外,几个衙役正围着具刚挖出来的古尸指指点点。那尸体身着前朝官服,腰间玉带扣竟是用七枚铜钱摆成的北斗状。裴牧云瞳孔微缩——这是失传已久的"贪狼锁煞"葬法。
"裴先生!"县尉踩着泥水跑来,"您看这..."
话音未落,西北角突然传来惊叫。一个掘墓人捧着个鎏金匣子踉跄后退,匣盖震开的缝隙里,隐约可见半卷泛黄的羊皮。
裴牧云袖中铜铃无风自鸣。他疾步上前,却在触及金匣的刹那僵住了——匣底暗刻的八卦图上,兑位缺了一角,正是裴家祖传的标记。
---
第二章·白虎衔尸
油灯在祠堂里投下摇晃的影子。裴牧云将金匣供在祖宗牌位前,三炷清香刚点燃就齐齐折断。他盯着香灰在供桌上勾勒出的诡异纹路,忽然拔剑划破指尖。
血珠滴在罗盘天池,磁针疯狂旋转后指向院外老槐树。树根处的新土里,半截石碑露出狰狞的棱角。
"寅位埋碑..."裴牧云手指发颤。这分明是《葬经》里记载的"白虎衔尸"局,而槐树的位置,恰好在祖父坟冢的生气位上。
夜枭的啼叫声中,他翻开那半部《龙髓经》。残页上的朱砂符咒突然渗出鲜血,在"凡点穴犯白虎煞者,三代必绝"的字迹旁,浮现出新的墨迹——"欲解此厄,当寻青囊"。
---
第三章·江南烟雨
茶马古道的晨雾里,裴牧云勒马停在一具尸体前。死者身着道袍,胸口插着半截折断的寻龙尺。他俯身检查时,忽然听见崖壁上方传来金铁交鸣之声。
青衣女子在崖边且战且退,腰间青囊随着她的动作不断漏出朱砂。追兵的黑幡上画着颠倒的八卦,每次挥舞都带起腥风。
"姑娘接剑!"裴牧云掷出桃木剑的瞬间,袖中铜钱已布成"三才阵"。那女子反手接剑,剑尖划出的弧光竟在空中凝成符咒。
当最后一个黑衣人坠崖,女子转身时,裴牧云看见她瞳孔中流转着奇异的双色光晕——左眼如墨,右眼似雪。
"苏挽晴。"她擦着嘴角血迹,解下青囊,"这里面有你要的东西。"
---
第四章·龙髓现世
破庙的篝火映照着羊皮地图。苏挽晴用银簪挑开缝线,夹层里掉出半块玉珏。当它与裴牧云的金匣相合时,整座庙宇的地砖突然浮现出纵横交错的刻线。
"这是..."裴牧云倒吸凉气。地面上显现的,赫然是方圆百里的龙脉走势图。而标记宝穴的红点,正在当朝宰相的别院下方。
苏挽晴忽然按住太阳穴:"那些人不是要抢经书..."她眼中光晕剧烈流转,"他们要改国运!"
窗外雷声大作。雨幕中,数十盏幽绿的灯笼正从四面围拢,每盏灯罩上都画着残缺的河图。
---
第五章·九星连珠
宰相别院的密室里,裴牧云看着墙壁上的星象图。苏挽晴指尖划过二十八宿,在某处突然停下:"紫微垣偏移了两度。"
"因为镇龙钉。"裴牧云撬开地砖,九根刻满咒文的铜钉排成锁链状,"有人用九星连珠局锁住了帝星。"
苏挽晴突然剧烈咳嗽,吐出的血珠在地砖上滚成奇怪的轨迹。裴牧云扶住她时,发现她后颈浮现出莲花状胎记——与《龙髓经》末页的印记一模一样。
"我想起来了..."她颤抖的手指描摹着铜钉上的纹路,"百年前布这个局的人,是我。"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