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声风雨中
——浙南侨乡青田县方山乡裘山太童年轶事
文/裘俊群(巴西)
童年的裘山太栖身于破败茅屋,屋顶茅草常被狂风卷散,雨水倾泻成洼,寒刃般的冷风刺入骨髓。因家贫无田,年幼的他被迫为财主放牧牛羊。破晓时分,他便裹着破絮起身,驱赶牛羊至东山。辽阔的云天下,汗水与孤寂中,他砍竹制箫。当牛羊啃食青草时,箫声便从山石间荡开——贫瘠土地里挣扎而出的心音,竟引得百鸟驻足。
暮归后,他蜷缩柴房,隔壁学堂的读书声如藤蔓钻过壁缝。一日,他悄然撬开壁间小洞。微光与先生的讲解声骤然涌入,字句似仙乐撞击耳膜,潺潺灌入干涸心田。某次泥途拾得污损残书,他如获至宝捧回柴房,就着邻室渗入的微光,如饥似渴辨识字迹,将每一枚模糊的字符,拼成通往远方的破碎海图。
年岁稍长,他不甘困于孱弱之躯。牧隙时,他寻木搭单杠、插桩为踏台。朝阳下,瘦小身躯在杠上翻腾,汗滴砸入尘土;赤脚跃踏高低木桩,脚掌破溃结痂,血汗浇铸出矫健。山野寂寥,少年以血肉为锤凿,日复一日风霜雪雨锻打自己,终炼就日后勇斩流寇的铜筋铁骨。
童年的箫声、偷学的微光、残书的温度、木桩上的血汗……这支竹箫,是贫瘠中萌发的倔强嫩芽,是向命运吹响的不屈号角。梦想不因茅屋而卑下,如石缝草木之根,愈是贫瘠,愈要深扎猛长——只为破土而出时,绽放属于自己的荣光!
【作者简介】裘俊群,又名季俊群、季军群,浙江青田县裘山人,旅居巴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凤凰美洲总社社长。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诗歌》《中国诗人生日大典》《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东北亚新闻》《世界日报》等。获2017年度程丽娥写作联盟云帆群星大赛十大文学银星奖;获2022年第九届星际诗人奖(十佳华语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