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玉带环腰
天刚蒙蒙亮,宋翊就带着罗盘和测量工具在赵府后门等候。晨露打湿了他的衣摆,他却浑然不觉,脑海中全是昨日发现的"玉带环腰"地形图。
"这么早?"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宋翊转身,只见赵清漪一身素白骑装,头发简单挽起,比平日更添几分英气。她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递给宋翊:"刚出炉的芝麻饼,趁热吃。"
宋翊接过,热乎乎的饼子散发着香气。他咬了一口,甜香满口:"多谢小姐。我们这就出发?"
赵清漪点点头:"父亲已经同意迁坟至'玉带环腰',今日我们再去确认一次,没问题的话,明日就动工。"
两人骑马出城,向昨日发现的山谷行去。初夏的山林郁郁葱葱,鸟鸣啁啾。赵清漪骑术娴熟,白马配白衣,在绿林中格外醒目。
"小姐骑术真好。"宋翊由衷赞叹。
赵清漪微微一笑:"小时候常随祖父骑马巡山。他说风水师不能只懂书本,还要'脚沾泥,手触水',才能真正领会山水之灵。"
"令祖父真是高人。"宋翊感叹,"《地理水法总诀》中许多见解,与寻常风水书籍大不相同。"
"哦?比如什么?"赵清漪放慢马速,与宋翊并肩而行。
宋翊想了想:"比如寻常风水师都重'龙脉',而此书更重'水法',认为'水为血,山为骨,血脉通则骨肉活'。"
"这倒与祖父的理念一致。"赵清漪眼睛一亮,"他常说泉州临海,水气旺盛,当以水法为主。"
两人一路交谈,不知不觉已到山谷。下马步行至昨日看中的地点,宋翊取出罗盘仔细测定。
"坐艮向坤,水从辛方来,绕明堂而过,确是'玉带环腰'。"宋翊指着周围山势,"看,左右砂山环抱,如太师椅两臂,可藏风聚气。"
赵清漪却微微蹙眉:"只是前方案山稍远,恐气场不够凝聚。"
宋翊点头:"小姐眼力精准。此处虽不及'金阶水'完美,但已是最好的替代之选。更重要的是..."他压低声音,"此地不在马明远掌控中。"
赵清漪轻叹一声:"只能如此了。我们标记好位置,回去禀报父亲。"
两人忙碌起来,宋翊用红绳系在周围树木上标记范围,赵清漪则绘制详细地形图。正午时分,工作完成,两人坐在溪边石上休息,分食带来的干粮。
"宋公子家中还有何人?"赵清漪突然问道。
宋翊手一顿:"家父早逝,家母含辛茹苦将我养大,送我读书。三年前她也...如今只剩学生一人。"
赵清漪眼中闪过歉意:"对不起,我不该..."
"无妨。"宋翊勉强一笑,"小姐与父母感情深厚,令人羡慕。"
赵清漪望向远方:"母亲常年卧病,父亲忙于公务...其实我儿时最亲近的是祖父。他教我读书认字,带我游山玩水,告诉我许多风水奥秘。"她声音低沉,"他去世那日,还说要带我去看一处'天下奇穴'..."
宋翊心头一动:"莫非就是'金阶水'?"
赵清漪点头:"很可能。可惜当夜他就..."她没再说下去,转而问道,"公子为何对风水感兴趣?"
宋翊想了想:"起初只为谋生。家贫,常帮人抄书换钱,偶然抄到半本《地理五诀》,觉得有趣便记下了。后来发现风水之说并非全无道理,比如'坐北朝南'确实冬暖夏凉,'水绕屋前'也确实空气流通..."
赵清漪听得入神:"然后呢?"
"然后就在府学藏书阁发现了《地理水法总诀》,如获至宝。"宋翊笑道,"说来奇怪,那书像是等着我去发现一般,从架上直接掉在我面前。"
赵清漪若有所思:"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也许祖父在天之灵,指引你找到那本书,来帮助赵家。"
两人四目相对,一时无言。溪水潺潺,仿佛在诉说某种无法言明的情愫。
回城路上,两人决定绕道查看赵家祖坟,寻找更多"浸尸水"的线索。坟地静悄悄的,守坟人不知去向。宋翊径直走到坟后,拨开草丛,那日发现的暗渠依然在渗水。
"看这里。"宋翊指着渠壁,"这凿痕整齐,分明是人工开凿。而且..."他顺着水渠向上游探查,"这方向是直奔棺椁位置,绝非巧合。"
赵清漪脸色发白:"能看出是什么时候开凿的吗?"
宋翊仔细检查:"至少十几年了。杂草根系已经长入石缝..."
"祖父去世正好二十年。"赵清漪声音颤抖,"难道这'浸尸水'已经害了赵家二十年?"
宋翊安慰道:"现在发现还不晚。迁坟后,配合一些化解之法,赵家运势定能好转。"
两人正准备离开,宋翊突然在坟侧一块石头下发现异物——一枚铜钱,锈迹斑斑,但能辨认出是"嘉靖通宝"。
"这钱币..."宋翊翻看钱币,"被刻意埋在这里,像是某种风水局的组成部分。"
赵清漪接过一看,脸色骤变:"这...这是马家的标记!"她指着钱币上一个几乎磨灭的刻痕,"马家商号的钱币都有这个'马'字记号。"
宋翊心头一震:"马明远?!"
"不止。"赵清漪声音更低,"父亲曾说过,他与马明远是同乡,一起长大,同年应试...这铜钱若是二十年前埋下的,那时他们应该还..."
话未说完,远处传来马蹄声。两人赶紧躲入树林,只见马明远带着几个家丁骑马而来,在坟前停下。
"仔细检查,看有没有人来过。"马明远命令道,"尤其是坟后水渠,若有动过的痕迹立刻禀报。"
宋翊和赵清漪屏息静气,直到马明远一行人离开才敢出声。
"他知道我们会来..."赵清漪握紧拳头,"这更证明他心中有鬼!"
宋翊沉声道:"先回府从长计议。此事牵涉甚广,需谨慎行事。"
回到赵府,两人将"玉带环腰"的勘测结果禀报赵鸿志。知府大人看起来疲惫不堪,眼下挂着浓重的黑影。
"就按你们说的办吧。"赵鸿志揉着太阳穴,"港口扩建工程已经开始,朝廷派了监工,日日催促...本官分身乏术,迁坟一事就交给清漪和宋翊了。"
离开书房,赵清漪忧心忡忡:"父亲状态很不好,以前从未见他如此消沉。"
宋翊思索道:"朝廷限期完成工程,马明远又步步紧逼...压力确实很大。若能尽快完成迁坟,化解'浸尸水'之局,或许能有所改善。"
傍晚时分,赵府突然收到马家送来的请帖——马明远要在次日晚宴请泉州士绅,特别注明邀请宋翊出席。
"这是鸿门宴。"赵清漪断言,"他定是要当众刁难你。"
宋翊苦笑:"我一个小小幕僚,何德何能..."
"你现在是赵家的人,他针对你就是针对赵家。"赵清漪眼中闪过坚定,"我陪你一起去。"
次日清晨,迁坟工程正式开始。宋翊全程监督,确保新坟方位、深浅完全符合风水要求。赵清漪则负责操办各种仪式。忙碌一整天,到日落时分,终于将赵老太爷灵柩迁至新址。
回府路上,两人都疲惫不堪,但心中充满希望。
"三日后举行安葬仪式,就算大功告成了。"赵清漪松了口气,"希望祖父在新居安息,护佑赵家。"
宋翊点头:"'玉带环腰'虽非顶级宝地,但化解'浸尸水'绰绰有余。假以时日,赵家运势必会好转。"
两人匆匆更衣,赶往马府赴宴。马府张灯结彩,宾客如云。宋翊一身半旧青衫,在锦衣华服的宾客中显得格格不入。赵清漪则身着淡粉色衣裙,端庄大方。
"别紧张。"赵清漪低声鼓励,"记住,你比在场任何人都懂风水。"
马明远笑容满面地迎上来:"赵小姐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他瞥了宋翊一眼,"宋公子也来了,甚好甚好。"
宴席上,宋翊被安排在末座,与一些不知名的小吏同席。赵清漪则坐在女宾首桌,与马明远的夫人相邻。席间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宋翊如坐针毡。
酒过三巡,马明远突然敲杯示意众人安静:"今日有幸请到泉州才俊齐聚一堂,老夫有个风水问题想请教各位。"他环视众人,目光最后落在宋翊身上,"听闻宋公子精通风水,不知可否赐教?"
全场目光顿时聚焦宋翊。他缓缓起身:"马员外请讲,学生愿闻其详。"
马明远捋须道:"老夫新得一地,背山面水,左有青龙高耸,右有白虎俯伏,明堂开阔,水口紧锁,按说应是上佳风水。可请了几位风水师,有说吉,有说凶,令人困惑。不知宋公子以为如何?"
宋翊心知这是考校,谨慎答道:"风水之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未实地勘察,学生不敢妄断。"
"哎,何必谦虚!"马明远笑道,"就凭描述,说说你的见解。"
众宾客纷纷起哄。宋翊无奈,只好道:"依学生浅见,单凭描述确似吉地。但风水讲究'眼到、心到、气到',若青龙过高反成压主,白虎过低则无力护持,水面过阔则气散,水口过紧则气滞...需实地测量才知分晓。"
席间一片哗然,有人点头称是,有人则不以为然。
一位年长的风水师冷哼道:"年轻人好大的口气!马员外所说分明是《葬经》中记载的'四神相应'之局,怎会有错?"
宋翊不卑不亢:"《地理水法总诀》有云:'形似而气异,地同而时变'。同一地形,不同年代、不同人家,吉凶可能截然相反。"
"《地理水法总诀》?"那风水师嗤笑,"听都没听过!"
"此书乃三合派秘传。"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赵清漪不知何时已站到宋翊身边,"先祖父赵禹曾任钦天监监正,家中藏有此书全本。宋公子所言句句属实。"
全场寂静。马明远眼中闪过一丝阴鸷,随即又堆满笑容:"赵小姐博学多才,佩服佩服。不过风水之学博大精深,各家说法不同也是常事。"
他话锋一转:"说到风水,老夫倒想请教宋公子,为何赵家要突然迁坟?莫非原坟地风水有变?"
宋翊心头一紧——马明远这是要当众逼他揭露"浸尸水"之事!若直言相告,等于公开指控有人破坏赵家祖坟;若隐瞒不说,又显得自己风水术不精。
正当他犹豫之际,赵清漪再次开口:"家父孝心深切,见祖父坟茔年久失修,故择吉日迁至新址。风水之事,本就是'三年一小调,十年一大改',有何奇怪?"
她语气从容,却字字有力,在场众人纷纷点头称是。马明远一时语塞,只得强笑着转移话题。
宴席散后,赵鸿志派人来接赵清漪回府。临别时,赵清漪悄悄塞给宋翊一张纸条:"亥时花园见。"
回到赵府,宋翊辗转难眠。亥时一到,他轻手轻脚来到后花园。月光如水,赵清漪已在小亭中等候,面前放着一张古琴。
"今晚多谢小姐解围。"宋翊真诚道谢。
赵清漪摇头:"马明远存心刁难,我看不过去。"她轻抚琴弦,"睡不着,想弹会儿琴。公子可愿一听?"
宋翊欣然坐下:"学生荣幸之至。"
赵清漪纤指轻拨,一曲《山水清音》流淌而出。琴声时而如山涧清泉,时而似深潭幽静,宋翊听得入神,仿佛看到千山万水在眼前展开。
曲终,余音袅袅。宋翊由衷赞叹:"小姐琴艺高超,令人身临其境。"
赵清漪微笑:"这是祖父教的。他说风水与琴理相通,都要讲究'气韵生动'。"她犹豫片刻,"公子可愿学?"
宋翊受宠若惊:"学生粗鄙,恐辱没了这高雅艺术。"
"胡说。"赵清漪挪了挪位置,"来,我教你基本指法。"
宋翊战战兢兢坐到琴前,赵清漪则站在他身后,俯身指导他手指的位置。她的发丝垂落,轻轻拂过宋翊的脸颊,带着淡淡的茉莉花香。
"这样..."赵清漪握住宋翊的手指,引导他拨动琴弦。两人的手一触即分,却都感到一阵异样的悸动。
"我...我还是先看看就好。"宋翊耳根发热,赶紧收回手。
赵清漪也不勉强,重新坐下:"那我再弹一曲。"
琴声再次响起,这次是一首较为欢快的曲子。突然,"铮"的一声,琴弦断裂,抽在赵清漪手指上,顿时留下一道红痕。
"小姐!"宋翊急忙抓住她的手查看,"流血了..."
赵清漪却脸色煞白:"弦断...不祥之兆。"
月光下,两人双手相握,却无心旖旎,只有莫名的不安在心头蔓延。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