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椅子的重量与生命的温度
编者按
《一把椅子的故事》,乍看标题,或许你以为这只是一篇关于旧物的回忆录,但它绝非如此简单。这是一篇饱含深情、承载着历史厚重感与生命温度的佳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恩、奋斗与廉洁精神,如同一束束光芒,穿透岁月的迷雾,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
文章以一把编号为 153 的椅子为线索,将作者蔺振友先生从贫困山村一路奋斗至教育岗位的坎坷历程缓缓铺陈。这把椅子,从泰山大学到泰安师专,再到成为作者职业生涯的起点,它不仅是一件物品,更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是作者心灵的寄托之所。通过讲述自己在艰苦环境中求学、在复杂岗位上坚守廉洁的经历,蔺先生向我们生动诠释了感恩的力量、奋斗的意义以及廉洁的价值。
在感恩中,我们看到作者对师专老师们无私帮助的铭记,对父亲含辛茹苦养育的深深眷恋;在奋斗里,我们感受到青年时代为改变命运而拼搏的热血,以及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在廉洁方面,更让我们钦佩作者在面对诱惑时坚守原则的高尚品格,以及将廉洁之风吹入家庭、融入日常的坚定信念。
这篇文章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奋斗者的身影,也让我们反思自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是否还能坚守内心的廉洁底线?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感恩、奋斗与廉洁永远是人性中最闪耀的光辉,是我们应当代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让我们带着对这篇文章的深刻感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让感恩与廉洁之花在每个人心中绽放,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把椅子的重量与生命的温度
张庆明
“一把椅子”看似微不足道,却承载着跨越半个世纪的厚重时光,串联起个人命运、家国情怀与时代脉搏的深度交响。这不仅是一个物件的故事,更是对感恩、奋斗与廉洁的深情咏叹,映照出平凡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精魂。
一、 感恩:生命的底色
这把椅子从泰山大学辗转至泰安师专,历经岁月洗礼与单位变迁,它的背号“153”仿若一枚时光的徽章,见证着知识如何破除蒙昧、塑造人格。当作者从贫困山村的民办教师成长为师专毕业生,并最终留校任教,这把椅子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起点,更成为感恩之情的具象载体。
( 一)感恩教育,知识的恩泽
作者的求学之路,是一场在坎坷中前行的艰难跋涉。小学时,破旧的教室里,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老师的身影被拉得老长,他们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着希望,用耐心和关爱为作者驱散愚昧的阴霾。那时候,学杂费对于作者的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但老师们从未因家境贫寒而对他有半点嫌弃。他们帮助作者免除学杂费,申领助学金,甚至垫付课本费。有一次,作者的作业本用完了,老师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旧本子,翻面让作者当作作业本使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在当时却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作者的心,也点燃了他求知的火焰。
进入中学,作者的学习压力增大,但老师的关怀从未间断。记得有一次,作者因为家庭事务耽误了学习,成绩有所下滑。老师发现后,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课,耐心地讲解难题,鼓励他不要放弃。在老师的帮助下,作者的成绩逐渐提升,他也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这把椅子,成为了作者学习的见证者,它静静地陪伴着他,见证着他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索未知的世界。
(二)感恩父爱,深沉的支撑
作者的父亲,一位普通的农民,却用他那坚实的脊梁,为作者撑起了一片天。四岁那年,母亲不幸去世,父亲一个人承担起了照顾三个孩子的重任。生活的艰辛,让父亲的脸上过早地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他的眼神中却始终透露出坚定和希望。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父亲为了供作者读书,不惜一切代价。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亮村庄,父亲就已经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先去田里干农活,然后又赶集卖高粱米,只为换回那微薄的收入。晚上,父亲常常累得直不起腰,但他从不抱怨。他总是笑着说:“孩子,只要你能念书,将来有出息,我再苦再累也值得。”
父亲的爱,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对作者精神上的鼓励和教育。他常常给作者讲述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经历,告诉他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作者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他让作者明白,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这把椅子,见证了父亲的辛勤付出,也成为了作者心中的一座丰碑。每当作者坐在椅子上,他就能感受到父亲那沉甸甸的爱,这让他在求学的道路上,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
二、奋斗:生命的华章
高考,是作者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1973 年,全国共招生 15 万人,而作者所在的原牛泉公社,只有 3 个人上了大专。作者以 “203” 号考生的身份,参加了这场改变命运的考试。他清楚地记得,考试的前一天,他在莱芜师范的宿舍里,紧张而又兴奋地复习着功课。那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因为他知道,这次考试将决定他未来的命运。
考试的当天,作者早早地来到了考场。他坐在第 7 考场的 203 号座位上,心中既紧张又期待。随着考试的开始,他迅速沉浸到了答题中。语文考试中,那篇以机井建设为题材的作文,让作者眼前一亮。他想起了自己在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些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辛勤劳动的乡亲们,那些在机井工地上日夜奋战的场景。于是,他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这篇作文。他不仅生动地描述了机井建设的过程,还深刻地阐述了这背后所蕴含的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
最终,作者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泰安师专。这张录取通知书,成为了作者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不仅代表着知识的殿堂向他敞开了大门,更象征着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迈出了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步。
三、 奋斗不息,绽放青春
留校工作后,作者被分配到校党委办公室担任秘书一职。这对于刚刚毕业的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作者深知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他每天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将椅子从办公桌下拉出来,开始一天的工作。他负责起草学校全面工作的文字材料,参与党委会议记录,处理学校往来文件等一系列繁琐却又重要的事务。
在工作中,作者时刻提醒自己要“管住嘴,迈开腿”,做到“嘴勤、手勤、礼貌待人”。他积极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学习工作经验和方法。遇到困难时,他从不退缩,而是努力寻找解决办法。这把椅子,成为了作者奋斗的见证者,它见证了作者在工作中逐渐成长,从一个青涩的毕业生蜕变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后来,作者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他开始负责招生工作。这一工作责任重大,社会关注度高。每一个招生环节都关系到考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作者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严格遵守招生政策和程序,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在招生工作中,作者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理想的学校,不惜动用关系,甚至试图用金钱来打动作者。然而,作者始终坚守原则,不为所动。他耐心地向家长解释招生政策,用真诚和专业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把椅子,成为了作者坚守原则的象征,它见证了作者在面对诱惑时的坚定和无畏。
四、廉洁:生命的脊梁
这把椅子的折价处理,发生在 1981 年。当时,省行管局等有关部门发文规定,对个人使用的原单位家具进行折价处理。作者所在的单位也按照要求,对家具进行了折价。作者当时宿舍的条件简陋,只有两个小方凳,没有椅子,尚未达到基本的配备标准。因此,他决定将这把椅子折价买下。
作者来到总务处,办理了相关的手续。总务处开具了《宿舍家具通知单》,明确了椅子的折价金额为 1.4 元。作者仔细地在通知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心中充满了对这把椅子的珍视。随后,他前往财务处,缴纳了 17.4 元的家具折价款。财务陈会计开具了《收款书》,认真地记录了这笔款项的金额和用途。最后,作者拿着《携带物品出门证》,在传达室石登成大爷的查验后,将这把椅子带回了家。
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却体现了作者对规则的尊重和对单位财产的爱护。他没有因为椅子的旧而忽视它的价值,也没有因为手续的繁琐而敷衍了事。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廉洁自律的含义。
五、廉洁齐家,传承家风
在作者的家庭中,廉洁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家风。父亲常常告诫他:“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这句话虽然质朴,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作者将这句话铭记在心,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在作者的家中,椅子不仅是日常生活的用具,更是廉洁教育的工具。每当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作者坐在椅子上,他都会用父亲的话来提醒自己和家人,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物质利益所诱惑。他用自己的行为,为家人树立了榜样,让廉洁的种子在家庭中生根发芽。
作者的妻子和孩子们也深受这种家风的影响。妻子在工作中,始终坚守职业道德,拒绝不正当的利益诱惑;孩子们在学校里,也以正直和诚实为荣,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把椅子,成为了作者家庭廉洁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家庭成员在廉洁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六、廉洁奉公,社会担当
在教育系统的工作中,作者面临着诸多的诱惑和挑战。他负责的工作涉及到教师的调动、家属子女的安排、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职称评审等众多敏感事务。每一个决定都牵扯到许多人的利益,也因此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压力。
在处理这些事务时,作者始终坚持原则,按政策办事,按程序操作。他不偏袒任何一方,不接受任何不正当的利益输送。有一次,在职称评审工作中,一位与作者关系不错的同事试图通过请客送礼来为自己争取评审指标。作者深知这种行为的不妥,他婉拒了同事的好意,并耐心地向他解释了职称评审的标准和程序。最终,这位同事在作者的劝说下,放弃了不正当的念头,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评审资格。
作者的这种廉洁奉公的精神,不仅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信任,也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只要坚守原则,就能够保持自己的清正廉洁。这把椅子,成为了作者廉洁奉公的见证者,它见证了作者在工作中坚守底线,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把椅子的故事》是微尘中的史诗,它提醒我们:在时代巨轮的轰鸣中,个体的奋斗与坚守从未缺席;在岁月长河的奔涌里,感恩与廉洁始终是生命最动人的底色。这把椅子终将归于尘土,但它所承载的精神,将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庇佑后来者在风雨兼程中坚守初心、逐光而行。
让我们以这把椅子为镜,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要忘记感恩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不要忘记坚守廉洁的底线。让我们将感恩与廉洁化作前行的力量,在生活的舞台上,奏响属于自己的华彩乐章,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公正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椅载岁月话沧桑
光阴凝铸旧时椅, 编号 153 证历程。
感恩师恩如春雨, 滴灌贫瘠滋心萌。
父爱如山重如铁, 支前车辙见赤诚。
寒门供学多艰辛, 烛照求知路光明。
高考奋笔改命运, 文理兼通展所长。
机井挥汗书志气, 考场挥毫表衷肠。
奋斗不息勤为本, 党办文案细且精。
招生工作系家国, 公正严谨护公平。
廉洁自律守清正, 物微情长映时代。
家风传承廉为重, 精神永驻绽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