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助我走天涯
——我的开放成长之路
文/萧 军
就读于陕西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开放成长之路的新起点。从此,我不再被囚禁于逼窄的乡村校园,而是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播撒汗水、收获希望,创造着因开放而更加精彩的人生。
1995年夏天,我参加了全国成人高等自学考试,以优异成绩被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商洛分校洛南教学点录取,从此成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开放教育的受益者。
开放是一种理念,终身学习无止境。
1998年7月,我取得了陕西省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专科学历。毕业论文《浅谈书法艺术的根本特质》荣获优秀论文,以此作为大踏步迈进终身学习万里征程的起点,开启了学无止境的人生。从教38年来,我始终以学生身份、学生视野、学生精神珍惜生命每一天,走好脚下每一步,在努力做好学习者的人生中取得了非凡的精彩,先后取得了人民日报社新闻/写作培训班双优秀学员、洛南县职业高中音乐教师培训班优秀学员,《中学生》《语文报》《学习报》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商洛市评论家协会会员,洛南县首届教改十星,优秀教研组长,青年十杰,教学能手,优秀校长,中小学继续教育优秀科任教师,用一系列闪光的荣誉照亮了人生之路,也实现了自己从初级小学到完全小学,再到中心小学和镇办中学的教师生涯四连跳,并于2018年获得洛南县教学质量先进个人。
开放是一种状态,挑战极限勇超越。
2006年底,由麻坪镇党委、政府推荐,政协洛南县委员会审查,我成为政协洛南县文史专员,从此开启19年的文史专员兼职历程。19年来,我坚持从繁重的本职工作中抽出身来,建言献策40余项,主创的《巍巍云蒙》作为政协洛南县第二十五辑文史资料印刷出版。参加了民生调研、知青寻根、仓颉研究、文化交流、洛惠渠采风、重走卢洛红军路等大型活动。担任了洛南县作家协会会刊《洛河》及洛南县仓颉文化研究会会报《仓颉文化研究》编委以及编辑校对工作,正常出刊120多期。结合赴渭南北塘、白水史官、卢氏木桐等地采风发表了大量文史作品,引发了文史界和文学界广泛关注。在政协文史委组织的专辑征集和审校活动中,担任《红色洛南》《韦善俊在洛南》《中国有个鞑子梁》《书画洛南》编辑。担任文史专员19年来,5次获评优秀文史专员,5次大会交流文史资料创作经验,2023年被中共洛南县委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聘任为地情专员。
开放是一种情怀,自主生长爱故乡。
2017年,作为重要创建人,我受聘担任洛南县爱故乡文学小组顾问,从此开启用文学推动乡村建设的艺术人生。我率先创作,在网络发表作品超800万字。我勇敢担责,承担《禹平文学》《馨香盈秀》《洛南文友汇》艺术顾问和审稿编辑。我心系故土,创作了推介驻村书记、创业明星、文化名人、人民公仆、普通文学爱好者等的文艺评论150余篇,其中《谁说女子不如男》网络阅读量近107万。我情暖家园,发起三届云蒙文化论坛,将云蒙文化研究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我深思力行,创办微信公众号《云蒙文化研究》,筹办洛州云蒙文化研究会。我不遗余力向社会各界自费赠阅巍巍云蒙300余册,先后被麻坪镇云蒙山村党支部、村委会授予荣誉村民,被麻坪镇陈台村授予首批终身荣誉村民,被娘庙村评为公益服务先进个人,得到了镇村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
开放是一种境界,围绕中心顾大局。
参加教育工作38年来,我的经历看似眼花缭乱,实则不离中心。无论是治校执教、舞文弄墨、存史资政、追光逐影、东奔西走或著书立说,有一个目标始终不改,那就是以力所能及的形式宣传家乡、推介家乡、建设家乡,为家乡的教育发展、文艺繁荣、乡村振兴和社会进步贡献出一位开放大学毕业生应有的全部力量。
汗水浇灌硕果,荣誉照亮征程。1994年,我被评为洛南县优秀教研组长。1996年,我荣获县委县政府首届“教改十星”。2000年,我受聘任教洛南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专业课。2005年,我被评为陕西省家庭教育双合格先进个人。2006年,我荣获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2007年,我在中语会全国“浪漫讲台”主题征文中获得全国三等奖。2018年,我荣获洛南县教学质量先进个人。2020年,我被聘任为石坡街社区大学政教主任。2024年,我五获政协洛南县优秀文史专员。参加工作以来,我累计获得国、省、市、县各级各类奖励90余次。
开放改变命运,大学成就未来,努力拓展舞台,发展造就精彩。以开放大学毕业生的身份跋涉人生之路,我写下了一段可圈可点的岁月,留下了一路无怨无悔的求索。传承和弘扬着陕西开放大学的创新理念,我必将在一次又一次新的开放探索中,打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续写开放大学人的荣光。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秦岭深山,自称云蒙山人;基层普通教师,崇真尚善向美;作品散见纸刊网媒,愿做在地爱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