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和老百姓,打鬼子保家乡,咱们是一家人!陆房战斗的消息传出后,第115师浴血奋战的精神震动了全国,就连蒋介石也发电报给八路军总部,表示“殊堪嘉慰”。第115师挺进山东本属“先斩后奏”,但是他们以陆房战斗中的英勇战绩,使国民党在事实上承认了第115师在山东的合法地位。此外,陆房战斗还打击了驻山东日军的嚣张气焰,打出了八路军的赫赫威名。陆房突围过后不到三个月,陈光、罗荣桓指挥部队在梁山地区将日军第23师团1个大队全歼,俘虏了20多名日军。展厅中,还矗立着一个罪行柱,柱上刻有当时被杀害的部分群众的姓名,反映了日军对当地群众的残忍暴行。“5月12日,日军继续对一一五师阵地发起猛攻,一直打到陆房村内未见八路军。日军围歼一一五师的企图宣告破产,于是恼羞成怒,对陆房一带的群众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当年日军残忍杀害无辜群众126人,伤500余人,烧毁民房150余间。敌人的疯狂没有吓到泰西人民群众,在战斗中肥城的老百姓非常拥护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主动救助掩护受伤的八路军伤员。
陆房突围战的胜利离不开当地群众的支持,抗战歌曲《军队和老百姓》就展现了军民鱼水之情。战斗中当地群众捐钱捐物、送水送饭、掩护伤员,极大地支持了八路军主力部队,体现了泰西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
“山套村的郝京余为一营带路,掩护师部安全突围;山套村的郝京贤、周长信二人带领六八六团一部,沿岈山小路直奔东平县无盐村;西陆房村的孙士营带津浦支队到东平荣华树村。”“东陆房村的孔宪松,将两个负伤战士背到山坡,藏在石屋子里,每天送水、送饭,伤愈后把他们送到部队。”“孔宪松之妻、孔宪臣之妻、孙书宝之母、孔庆斋之母等4人,不顾自己生命安危,救护了6名抗日战士。”展厅中,陈列着陆房群众在抗战时期使用过的物件,墙上的图片和连环画讲述了群众踊跃支前和无私奉献的故事。
战斗中,群众领着部队抢占阵地,冒着烟火救护伤员,翻山越岭筹集军粮,饿着肚子送水送饭。部队突围,群众自告奋勇当向导,抄小路、过危崖,将八路军从敌人眼皮底下安全带出包围圈。面对屠刀,群众舍生取义守秘密、护伤员、保物资。陆房突围,凝结着军队和人民生死与共、血肉交融的情谊,谱写了并肩作战、敢于胜利的壮歌。战后,日军对陆房一带进行血腥报复,到处搜查,陆房人民冒死保护伤员,最后78名伤员全部获救,没有一人落入敌人手中。
陆房突围战以毙伤日军1300余人(包括日军大佐在内的50多名军官)、我军仅伤亡200余人的胜利,再创以少胜多的战例,粉碎了日军消灭一一五师主力部队的企图,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信心,一举打开了泰西地区的抗日局面,为创建泰西乃至山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烈士陵园西,有一面无名烈士墙,长39米、高7.6米,为数字“19390511”造型,这正是陆房战斗发生的时间,墙体精选优质花岗岩,将陆房战斗中牺牲的178名无名烈士高规格进行安葬,这也是全国唯一一面保留烈士骨灰的英烈墙。英灵长眠于青山翠柏间,见证着泰西他们守护的这片土地的变迁。1939年在肥城大地上发生了一件影响全国、震惊国内的重大事件——陆房突围战。它是八路军第115师东进山东后对日军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是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同日寇的一次生死较量,陆房突围胜利粉碎了日寇歼灭八路军第115师主力部队的图谋,为发展泰西抗日根据地、打开山东抗战局面奠定了基础,不仅在肥城抗战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还铸就了伟大的陆房突围精神,成为激励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艰苦卓绝孕育伟大的精神,雄壮激烈的陆房突围铸就了革命的陆房突围精神。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不惧强暴、不怕牺牲,决不屈服,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大无畏的民族气节,在敌后战场,就是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和东北抗联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是成千上万奋勇杀敌的英烈,也是根据地那些宁死不向日本鬼子低头的乡亲。尽管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尽管局势严峻、于我不利,我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没有媾和,没有溃逃,陆房突围战中的八路军战士和肥城儿女不畏强敌,浴血奋战。无论是我们英勇的战士,还是朴实的老百姓,面对凶狠残暴的敌人,面对死地绝境,始终秉持民族大义,始终坚信党的领导,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宁死不屈,用不屈的脊梁筑就了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钢铁长城。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种英雄气概激励着中华儿女勇于面对和战胜一切困难险阻。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艰苦岁月,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激励着全国抗战军民战胜强敌、为民族解放与独立而英勇斗争。陆房突围战中,面对日寇的疯狂侵略,革命先烈义无反顾,舍生忘死,五个阵地上我军269名烈士牺牲,没有一具完整的遗体。第115师686团团长张仁初、政委刘西元指挥一营、二营据守肥猪山、岈山一线主阵地,尽管敌人炮火猛烈,尽管日寇数倍于我,八路军将士仍然机动灵活,沉着应对,以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先后打退日军4次冲锋,坚持至黄昏。在岈山口阵地上的一营二连连长龚玉烈带领战士敢打硬拼,以攻为守,争取了战场主动权,连续粉碎日军的九次疯狂进攻。
绝地反击、百折不毁的必胜信念。必胜信念是陆房突围精神的底蕴,是构筑起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强精神防线,是取得陆房突围胜利的意志保证。115师依托陆房周围山地,凭险据守,果断利用敌人不敢夜战的弱点,大胆安排5月11日晚上三路胜利突围,展现出的是必胜信念。5月11日14时许,一股日军偷袭师部所在的陆房村,为确保领导机关的安全,王秉璋随即召集了所有能战斗的人员参加战斗,请调骑兵连驰援,并组织了十几次冲锋。
为确保师部机关成功突围,骑兵连从凤凰山一路狂飚,杀向了阵地西北方向的安站日军集结处。一个个漂亮的反击凸显了百折不毁的必胜信念。附近百姓亲眼看到了八路军英勇善战,大为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在泰西人民心中的声望,振奋了民心,即使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战胜日寇的斗志,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陆房胜利突围之后,泰西出现了参军热潮,热血青年纷纷入伍成为抗日战士。在以后的艰苦岁月里,泰西军民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军,从来没有胆怯过、退缩过,始终以八路军的骁勇善战为榜样,不屈不挠,坚持斗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