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业金与岳家拳:非遗武术的传承振兴传奇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图/来自来武穴发布
在中华武术的璀璨星空中,岳家拳似一颗耀眼明珠,承载“精忠报国”民族魂与八百余年历史沉淀。而让这颗明珠重焕光芒的关键人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家拳代表性传承人张业金。从武穴乡土到国际舞台,从秘传濒危到万人习练,他以一生诠释“武脉守护者”。本文聚焦其传奇人生,展现传统武术当代转化,感受文化传承的强大生命力。
一、缘起:武学世家的血脉传承
张业金与岳家拳的缘分,始于血脉、融于生命。1950年10月,他诞生于湖北武穴(原广济县)武术世家,家族与岳家拳渊源可追溯至南宋。岳飞后裔隐居迁徙,将拳术带入当地,传承八百余年。父亲张为松是岳家拳第25代传人,祖父亦是拳师,家族武脉注定他与武术不解之缘。
三岁启蒙,张业金在父辈严格教导下习练基本功,展现超常天赋与痴迷。12岁随父做客,一路以扫堂腿前进,新鞋鞋底洞穿;母亲称其“武痴”,这股痴劲伴其武学生涯。十八载苦练,他精通岳家拳所有拳术、器械套路及绝招,涵盖“一字拳”到“十字桩”十套拳法,掌握岳家枪、棍等技法。
武学积淀时,他领悟拳种精髓。岳家拳全称“精忠岳家拳”,是国家级非遗武术类项目中,唯一将练拳目的升华为爱国主义高度的拳种。《武穆遗书》规定“武必安邦,文能治国”,首课学“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家国情怀与武术技艺交融,成其推广核心价值。
1970年代,20岁的张业金因武功出众任县武术教练,带队参赛获团体第一,验证造诣,埋下传承伏笔。1976年大学毕业后,任武穴市体育局专职武术教练,开启从家族传承到公共传播的转变,为岳家拳现代化传承奠基。
二、拯救:濒危拳法的抢救性挖掘
上世纪70年代末,张业金目睹有人演练濒临失传、却不自知的岳家拳,深受触动,清醒认识到传承危机。当时,因保守观念,岳家拳代代减损;元、清两代官方压制,这套战场绝技濒临湮没。
面对严峻现实,他毅然开展系统性抢救。1980年起,自筹资金、利用业余时间,走访武穴400余自然村,寻访276位60岁以上老拳师。寻拳之旅艰辛,许多老拳师因循守旧,他以诚心打动。如拜访朱师傅,徒步十多公里、彻夜长谈,终获“闪电手”绝技,体现抢救非遗的执着。
两年田野调查,成果丰硕。他收集整理濒临失传套路,发掘“七虚七实”技击原理——“动则虚、变则虚”等与“静则实、逸则实”的辩证关系,体现传统武术哲学智慧,具极高史学价值。
学术整理同步推进。1986年,他任湖北省体育局岳家拳挖掘整理组长,编撰《岳家拳》《岳家拳技击术》等专著;1998 - 2002年,台湾《国术月刊》转载其研究文章,扩大海外影响;2003年,参与国家体育总局“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录制教学光碟,留存珍贵资料。
2008年,岳家拳命运转折。得知国家非遗申报启动,他自筹10万元,组织专班申遗。近一年努力,岳家拳成功获批国家级非遗,他获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这标志岳家拳进入国家保护体系,获发展机遇,是对其三十年抢救工作的肯定。
三、弘扬:从武校创办到国际传播
申遗成功是起点,活态传承是挑战。2000年,张业金与儿子辞去公务员,创办岳飞文武学校,破釜沉舟传承岳家拳,开辟现代化路径。
学校采用“文化教育 + 武术训练”复合模式,打消家长顾虑。办学成效显著,同年参赛获金奖;十年培养5000余名毕业生,188人入警官学院、200多人参军;为岳飞后裔培养58名教练,延续家族武脉。
传承网络构建方面,他培训13省市岳家拳分会会长,计划拓展至全国;推进“岳家拳进校园”,培训武穴40余名教师,全国超100所中小学、20多万学生习练,实现青少年群体有效传承。
国际传播是亮点。2003年,他率团参加香港国际武术赛获奖,应香港警察武术会邀请表演,引发轰动,融入“精忠报国”教育,提升警队国家认同,获香港行政长官授勋。
国际交流深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团体“寻宗问祖”;他受邀赴澳门、参加海峡两岸武术论坛,使岳家拳成文化外交载体,传播中华文化。
媒体传播上,他创造纪录:四次登国家级报刊、五次上央视、六次出国交流、七次办“万里行”、九家省级台播报;2011年,电影《岳家拳》计划拍摄,多媒介传播让岳家拳走进公众视野。
四、创新:非遗武术的当代转化
张业金在保真性前提下,探索传统武术现代表达,从技术、传承、功能等层面创新。
技术体系上,他完成从“秘传绝技”到“系统学科”转型,出版八部专著,提炼技击原理与历史特色,转化为标准化教材;指导子女编写教材,实现家族与学术传承结合。
传承方式创新,除办武校外,善用科技。2003 - 2008年赴港交流,任香港警察武术会终身教练;2011年创办官网,2025年传武大会见证科技融合,为非遗发展提供新思路。
功能拓展方面,他将岳家拳发展为集健身、养生、教育于一体的复合体系。挖掘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爱国与意志品质;强化健身功效,成群众体育内容,满足现代健康需求。
平衡家族与社会传承,他采取“核心技艺家族传,基础套路社会享”分层策略,既保精髓,又促文化共享。
2025年传武大会上,他参与探讨武术与文旅融合,此前在多活动中实践“武术 + 文旅”,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五、精神:精忠报国的武学魂
岳家拳生生不息,核心在“精忠报国”精神。张业金传承技艺,更弘扬文化精髓与价值观,提升武术境界。
武德教育是教学核心,学校推行“以武育德”,首课讲“岳母刺字”与家国情怀,培养尚武精神,使岳家拳独具特色。
爱国实践中,2003年港交流,他教警队武术并开展爱国教育;将香港捐赠用于建希望小学,体现“取公用于公”高尚品格。
社会担当上,他视岳家拳传承为社会事业,兄张业银发扬岳家武医,“治不好不要钱”,展现传统武术家责任感与济世情怀。
国际舞台,他借岳家拳讲中国故事,阐释“止戈为武”“和而不同”理念,增强文化软实力,展现文化自信。
人格魅力是凝聚传承的关键,从抢救拳法的执着,到辞职办学的魄力,再到捐款建学的无私、谦逊,构成精神感召力,成当代武术家楷模,吸引众人加入传承。
2025年传武大会,他与青年传承人同台,展现“守正”与“开新”互动,推动传统武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六、展望:传统武术的未来之路
张业金半世纪坚守,让岳家拳从濒危到非遗殿堂,创造文化奇迹。但传统武术传承任重道远,需开拓未来之路。
代际传承关键,张业金年逾七旬,子张奇钢协助办学,在校生900多人;全国一万多入室弟子成中坚。需构建系统化传承人培养体系,保精髓不失真。
教育融合是扩大基础必由之路,“岳家拳进校园”成效显著,可深化合作,纳入体育课程,开发阶梯教程;借传武大会契机,与教育融合,成素质教育抓手。
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传武大会展现“科技 + 武术 + 健康”模式,可探索VR教学、AI动作分析、大数据建库,从数字化保存到智能化传承跃升。
国际传播有空间,虽六次出国交流,影响力逊于太极、少林。可借“一带一路”,在海外文化中心、孔子学院设点;与国际武联合作,开发多语种资源,建全球网络,借“精忠报国”讲好中国故事。
产业赋能保障可持续发展,不能仅靠情怀,要发展培训、演艺、文创等产业;电影《岳家拳》预示IP潜力,以产业反哺非遗,吸引年轻人从业。
跨界融合突破发展,兄张业银武医结合案例可行,可探索与艺术、医学、旅游等跨界,构建多元生态,借武当山经验促融合。
回望张业金传承路,从幼习武到古稀传艺,从民间挖掘到国际传播,谱文化守护者赞歌。2025年是关键年,传统武术迎机遇与挑战。相信在传承人与年轻一代努力下,岳家拳将绽放光彩,为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弘扬作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