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运河杀机
暮春的运河上,一艘运粮船缓缓北行。程墨林与蔡清瑶扮作船工夫妇,混在二十余名劳工中。自南京出发已半月有余,他们辗转多地,终于搭上这艘前往通州的官船。
"看,又来了。"蔡清瑶压低声音,用眼神示意后方。程墨林假装整理缆绳,余光瞥见一艘黑篷快船始终与他们保持半里距离——这已是第三天了。
"不是锦衣卫。"程墨林借着给蔡清瑶递水的机会耳语,"船吃水太深,装的不是人..."
话音未落,运河上突然升起浓雾。眨眼间,能见度不足十步。船老大慌忙命人降帆缓行,铜锣声在雾中沉闷回荡。
程墨林胸口突然一阵刺痛,融入体内的梧桐叶剧烈发烫。他猛地拉住蔡清瑶蹲下:"趴下!"
几乎同时,破空声呼啸而过,十余支火箭穿透雾障,钉在桅杆与船舷上。黑篷船从雾中冲出,甲板上站着数十名黑衣人,手持弓弩。
"水匪!保护官粮!"船老大刚喊出声,就被一箭穿喉。船上顿时大乱。
程墨林护着蔡清瑶退到粮袋后,从怀中取出寻龙盘。指针疯狂旋转,最终指向黑篷船。"不是普通水匪...船上有术士!"
黑篷船上,一个黑袍人掀开兜帽——竟是严世蕃!他左手仍缠着绷带,右手持一面青铜镜,镜面正对运粮船。
"程墨林!"严世蕃的声音透过铜镜传来,带着诡异回响,"你以为能逃到京城?今日这运河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铜镜突然射出一道青光,所照之处的粮袋瞬间化为灰烬。程墨林拉着蔡清瑶翻滚避开,原先藏身之处已成一个焦黑大洞。
"阴煞镜!"蔡清瑶脸色煞白,"他用活人炼的法器!"
程墨林想起《葬经新解》中的记载:阴煞镜需用四十九个冤死之人的魂魄炼制,被照到者顷刻魂飞魄散。他急忙从行囊中抓出一把铜钱,咬破舌尖将血喷在上面。
"天地正气,五行相生!"铜钱排成五角星状抛向空中,形成一道淡金光幕。青光击中光幕,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严世蕃狞笑:"看你能挡多久!"他连续挥动铜镜,青光如雨点般袭来。光幕渐渐出现裂痕,程墨林嘴角渗出血丝——这是法力反噬的征兆。
危急关头,蔡清瑶突然解开腕上金绳。绳子离腕即长,如金蛇般在空中游走,织成一张金色大网,将青光尽数拦截。
"牵机引..."严世蕃眼中闪过贪婪,"蔡家至宝竟在你手上!"
蔡清瑶不答,双手结印,金网突然收缩,将黑篷船整个罩住。船上黑衣人惨叫连连,接触金网的身体部位竟如蜡般融化。
严世蕃急忙用铜镜护身,却见蔡清瑶喷出一口鲜血,金网光芒骤减——她元气不足以支撑太久。
程墨林扶住摇摇欲坠的蔡清瑶,突然感觉脚下甲板震动。运河水面无风起浪,一个个漩涡在黑篷船周围形成。
"水下有东西!"严世蕃惊呼。话音未落,一条碗口粗的树根破水而出,如巨蟒般缠住黑篷船!
更多树根从水中窜出,将黑篷船绞得咯吱作响。程墨林胸口的梧桐叶烫得惊人——是凤栖岗的母树!它的根系竟已延伸到千里之外的运河!
"不可能!"严世蕃疯狂挥动铜镜,青光斩断几根树根,但更多树根缠绕上来。一根尖锐的树根突然刺穿他的右肩,鲜血喷溅在铜镜上。
"程墨林!我爹不会放过你!"严世蕃在树根缠绕中嘶吼,"景山等着你...啊!"
最后一声惨叫中,黑篷船被树根生生绞碎,沉入运河。树根缓缓缩回水中,只留下几片梧桐叶漂浮在水面。
运粮船上幸存者目瞪口呆。程墨林趁机拉着蔡清瑶跳入一艘救生小船,借着尚未散去的雾气悄然离去。
划出数里,蔡清瑶再也支撑不住,倒在程墨林怀中。她腕上金绳已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圈淡金色痕迹。
"牵机引...毁了..."她气若游丝。
程墨林为她把脉,心沉到谷底。蔡清瑶心脉受损严重,显然是强行催动金绳的反噬。"别说话,我们马上到岸。"
黄昏时分,小船靠岸。程墨林背着昏迷的蔡清瑶,沿小路来到一座荒废的山神庙。庙内蛛网密布,神像残缺,但总算能遮风避雨。
他清扫出一块干净地方,从行囊中取出药材——这是周婆婆准备的救命药。熬药时,程墨林发现蔡清瑶手腕上的金痕正在变淡,而自己手腕相同位置却浮现出金色纹路。
"同心契在转移伤害..."程墨林恍然大悟。他毫不犹豫地割破手腕,让血滴入药碗。药汤顿时泛起金光,散发异香。
喂蔡清瑶服下药后,她呼吸渐稳。程墨林却感到一阵眩晕,眼前发黑——同心契正在将他生命力转移给蔡清瑶。
半梦半醒间,他看见庙中残破的神像竟微微发光。细看之下,这哪里是什么山神,分明是一尊风化严重的刘伯温像!
"刘...国师?"程墨林挣扎着爬起,向神像叩拜。
神像双眼突然亮起两点青光,一个苍老声音在庙中回荡:"程氏后人,速往景山西北三里处的古槐树。树下有你所需之物..."
程墨林还想再问,青光却已熄灭。他回头看向仍在昏睡的蔡清瑶,下定决心。留下字条和大部分干粮后,他悄然出庙,向北方疾行。
第十章 双生梧桐
古槐树位于一片乱葬岗边缘,树干中空,枝叶稀疏。程墨林按照感应,在树根处挖出一只铁盒。盒中是一卷竹简和九枚青铜钉。
竹简上记载着惊人内容:原来景山并非简单的"镇龙台",而是一座巨大的风水法阵——外镇龙气,内锁鬼雄。当年刘伯温在此镇压的不只是龙脉,还有元末乱世积累的无数冤魂。这些冤魂被严家先祖严松用邪术炼成"阴兵",意图颠覆大明。
"所以开启龙睛不仅关乎龙脉..."程墨林冷汗涔涔,"还关乎释放这些阴兵!"
竹简末尾记载了应对之法:需在五月初五前,将九枚"镇魂钉"钉在景山周围九个方位,形成九宫封印,防止阴兵逃逸。
程墨林刚收起竹简,胸口突然一阵剧痛。梧桐叶的感应传来警兆——蔡清瑶有危险!他发足狂奔回山神庙,却见庙门大开,地上有挣扎痕迹。
一块染血的碎布挂在门框上,布上用炭草草写着:"欲救佳人,独赴景山"。
落款是一个血淋淋的"严"字。
程墨林双目赤红,一拳砸在墙上。严嵩竟亲自出手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查看寻龙盘。指针微微颤动,指向西北——蔡清瑶还活着,且已被带往京城方向。
"五月初五..."程墨林计算日期,只剩七天。他必须提前布置好镇魂钉,同时设法营救蔡清瑶。
当夜,程墨林潜入京城。城墙上的守卫比平日多了一倍,但他借助梧桐叶的感应,能找到巡逻间隙。翻入城内后,他惊讶地发现胸口不再疼痛——融入体内的梧桐叶正与某种力量共鸣。
顺着感应,他来到城西一处荒废宅院。院中杂草丛生,唯有一株梧桐树苗亭亭玉立,与凤栖岗的母树遥相呼应。
"双生梧桐..."程墨林轻抚树苗,顿时明白这是母树根系延伸至此孕育出的"子株"。通过这种联系,凤栖岗的龙气能直达京城!
树苗感应到他的触摸,叶片无风自动。一片梧桐叶飘落,在空中化作一张京城地图,上面标注着九个红点——正是钉镇魂钉的最佳位置。
更神奇的是,地图上还显示出一条通往严府的密道,终点标注着"地牢"二字。
"清瑶..."程墨林握紧树叶地图,知道这是梧桐树给他的指引。但严府必定戒备森严,如何潜入?
正思索间,树苗突然剧烈摇晃。程墨林警觉地躲到树后,只见一个黑影翻墙而入,落地时却发出少女的痛呼。
借着月光,程墨林看清那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衣衫褴褛,脚踝处有镣铐磨出的血痕。少女蹑手蹑脚地来到梧桐树前,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埋在树下。
"梧桐啊梧桐,"少女低声祈祷,"求你将这缕头发带给小姐...告诉她小翠没背叛她..."
程墨林心头一震,现身道:"你口中的小姐,可是蔡清瑶?"
少女吓得跌坐在地,看清程墨林面容后却泪如雨下:"程...程公子?小姐说您一定会来救她!"
原来这少女名叫小翠,是严府婢女,因懂些医术被派去照料囚禁在地牢的蔡清瑶。"小姐被关在严府最深处的地牢,每日受寒气侵体...但她让我一定告诉您,千万别在五月初五前去救她,那是陷阱!"
程墨林心如刀绞:"她伤势如何?"
小翠抹泪:"小姐腕上金痕越来越淡,她说...说等金痕消失,就是同心契转移完成之时..."她突然想起什么,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小姐让我交给您。"
玉佩是半片青鸾,与蔡清瑶的玉簪正好一对。程墨林接过玉佩的瞬间,梧桐树苗突然光芒大盛,树干上浮现出几行字:
「青鸾双佩合,可开地牢锁。五月初五夜,月照景山时。」
小翠惊得合不拢嘴:"这...这是..."
"梧桐传讯。"程墨林收好玉佩,"小翠姑娘,能否帮我送个信给严府一个人?"
次日清晨,严嵩正在书房把玩程颐川的断指,管家慌张来报:"老爷,锦衣卫在府外抓住一个可疑女子,她声称要见严世蕃少爷!"
严嵩眯起眼:"带上来。"
小翠被押进来,面无惧色:"严大人,奴婢有要事禀告。昨夜奴婢梦见一棵会说话的梧桐树,说程墨林已到京城,要在景山..."
"住口!"严嵩突然暴喝,"把这丫头关进地牢,严加看守!"待人被拖走,他转向屏风后,"你都听到了?"
严世蕃缓步走出,肩上伤口已结痂:"父亲,这明显是调虎离山。程墨林想救那丫头,必会先探地牢。"
严嵩冷笑:"将地牢守株待兔?不,我们给他个惊喜。"他从锦盒取出一张符纸,"这是用程颐川断指炼制的'血脉符',能追踪程墨林。你带人去景山埋伏,我亲自坐镇地牢。"
"那梧桐树的预言..."
"愚蠢!"严嵩将符纸拍在案上,"哪有什么神树?定是程墨林装神弄鬼!五月初五前必须除掉他,否则皇上真让他上了景山..."
严世蕃低头称是,眼中却闪过一丝疑虑。他退下后,严嵩从暗格中取出一本古籍,翻到某页——上面画着一棵参天梧桐,树下跪着个被树根贯穿胸膛的人。
"程墨林..."严嵩轻抚图画,"你以为梧桐树是助力?殊不知它才是最大的杀器..."
窗外,一截细小的树根悄然缩回地下,向着荒废宅院的方向延伸...
程墨林此刻正在城北一处荒庙中布置法坛。九枚镇魂钉已钉好七枚,剩下两枚必须在明日完成。他心有所感,突然抬头——一片梧桐叶从梁上飘落,叶面浮现出严府地牢的影像:
蔡清瑶被锁在寒玉床上,腕上金痕已淡不可见。更可怕的是,她周围摆着七盏青铜灯,正是《葬经新解》中记载的"七星锁魂阵"——严嵩要在五月初五用她作祭品,强行开启龙睛!
影像最后,浮现出一行血字:
「双佩合,地牢开。梧桐根,引君来。」
程墨林握紧半片玉佩,知道最后决战即将到来。他取出寻龙盘,指针不再指向景山,而是直指严府——龙睛的位置,竟被严嵩用邪术转移到了地牢!
"清瑶坚持住..."程墨林咬破手指,在额间画下一道血符,"我这就来带你回家。"
窗外,一轮血月悄然升起,将京城笼罩在不祥的红光中。五月初五,近在咫尺。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