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流年诗伴行
——听雨斋诗社

剧评:再观样板戏《红灯记》
舞台演绎千秋事,红色精神万代扬
(名家有约~高文俊专辑69)
听雨斋诗社【2666期】
【作者简介】高文俊,内蒙古包头市交通运输局退休公务员。当过农民,教师,恢复高考后考入内蒙古交通学校(现为内大),毕业后分到国家机关工作,一直从事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爱好文学历史,在岗期间每年有近百篇豆腐块新闻发表于地方和行业报纸。退休后,仍笔耕不缀,被单位返聘为史志办主任,现定居北京哄孙子。
七律 再观样板戏《红灯记》
文/高文俊
京剧《红灯记》也叫《革命自有后来人》,是上世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一部样板戏。它之所以称为样板戏,是其唱腔道白表演堪称一流,戏曲精品。1971年曾被拍成京剧电影向全国公演,片中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影片公演后,全国老百姓都能复述剧情记住李玉和李铁梅李奶奶三位英雄名字和浩亮刘长瑜高玉倩三位演员的名字。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剧种纷纷移植《红灯记》,整个中国大地掀起一股《红灯记》热。2025年8月1日,笔者在西城文化馆观摩了由扈文綜(李玉和)杨炎(李铁梅)常露(李奶奶)三代新老票友演出的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看后,感觉特别亲切,它不仅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和革命精神,还传递了信仰的力量、传承的意义以及对敌人的不屈不挠,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激励着观众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铭记历史。 为此,特赋诗一首,记录这次难忘的演出。

再赏名伶演旧章,铁梅高举志如钢。
刑场沥血英雄壮,虎穴传灯浩气长。
李母痛陈家国恨,玉和笑对寇仇狂。舞台演绎千秋事,红色精神万代扬。
2025年8月1日于北京西城文化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