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巧匠:指尖绽放的艺术奇迹
——周至剪纸第一人路晓春
作者:徐荣斌
晨曦初绽,阳光辉洒,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毓兴村静谧祥和,青瓦白墙的屋舍错落分布,绿树环抱。一条蜿蜒石板路穿梭其间,向远方延展。村中的老槐树郁郁葱葱,似在默默诉说往昔岁月。在这片承载厚重历史与民俗文化的土地上,剪纸艺术如熠熠星辰,照亮人们的生活。有一位匠人,以纸为媒介,以剪作画笔,续写着与剪纸的深厚缘分,她便是路晓春。在这充满诗意与温情的村庄里,路晓春,以她对剪纸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演绎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路晓春出生于路氏书香世家,是满清名臣路德的第七代传人。老宅那古色古香的气息,木质门窗上精美的雕刻花纹,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儿时的路晓春,最爱搬个小板凳,静静坐在祖母身旁。祖母身着朴素的布衫,袖口虽有磨损却整洁干净,那布满老茧却无比灵活的双手,如施魔法般,让剪刀在彩纸上轻快飞舞,不一会儿,栩栩如生的蝴蝶、憨态可掬的动物便跃然纸上。这神奇的一幕,在小路晓春心中种下了剪纸艺术的种子。
在祖母的悉心指导下,小路晓春拿起剪刀,开始了她的剪纸之旅。尽管最初剪出的形状歪歪扭扭,但她眼中的坚定从未改变。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失败后的重新开始,都让那颗种子在她心底深深扎根。随着年龄的增长,路晓春不仅传承了母亲贴近生活的剪纸风格,更在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她将单色剪纸与染色工艺相结合,使质朴的剪纸变得生动鲜活;把零散的戏剧人物剪纸巧妙组合,让精彩的戏曲在纸上“唱响”。
在这充满文化底蕴的家族中,剪纸艺术的种子,于小路晓春心中悄然种下,静待生根发芽。周至积淀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受戏曲、皮影等影响,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种类繁多、文化底蕴深厚的戏曲人物剪纸技艺。周至县终南镇毓兴村“蒲编堂”路家葛雁、蒲玉花和路晓春三代人,在指尖上翻转折叠,于方寸中剪裁点染,传承了这独具特色的路氏剪纸技艺。”
多年的辛勤耕耘与不懈探索,让路晓春收获了无数荣誉。“陕西省妇女民间手工艺能手”“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一等奖《朱春登放饭》”“全国戏曲剪纸大赛金奖”“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等,这些荣誉是对她精湛技艺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她传承剪纸艺术坚定信念的有力肯定。然而,在荣誉背后,路晓春却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
路晓春经营着一家诊所,多年来,诊所的事务占据了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对剪纸艺术日益浓烈的热爱,让她越发渴望全身心投入其中。当她将放弃诊所,专注剪纸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激起千层浪。儿子皱着眉头,满脸不解地说:“妈,诊所经营得好好的,收入稳定,以后还能留给我们。剪纸能有什么前途?您这不是糊涂了吗?”儿媳也在一旁附和:“妈,您得为这个家考虑考虑啊,剪纸又不能保障生活,您这么多年的心血不就白费了吗?”面对家人的反对,路晓春内心虽有纠结,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我知道你们担心,但剪纸是我一辈子的梦想,我想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这门艺术,传承我们家族的文化。”
不仅家人不理解,村里人的闲言碎语也如潮水般向她涌来。“放着好好的诊所不开,天天弄那些剪纸,真是不务正业。她以为剪纸能当饭吃啊?”“就是,能赚几个钱啊,还不如老老实实把诊所开下去,别瞎折腾了。”这些话语如针般刺痛着路晓春的心。但她深知,自己对剪纸的热爱早已深入骨髓,无法割舍。
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路晓春独自坐在堆满申报非遗材料的书桌前,灯光昏黄,文件堆积如山。她疲惫却坚定,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修改着。长时间的书写,让她的手上磨出了茧子,酸涩的眼睛里却始终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深知,非遗申报不仅是对剪纸艺术的肯定,更是为其传承和发展开辟广阔道路的关键一步。
幸运的是,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路晓春并不孤单。县文化局、省市非遗办等各级领导给予了她大力支持。路晓春在传承家族剪纸技艺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她的作品融合绘画与剪纸特点,最擅长创作的便是成组成套的点彩染色历史戏曲人物剪纸和寓意吉庆祥瑞的花卉剪纸,她的作品融剪纸、绘画于一体,造型独特、生动传神、染色浓丽厚重。每一幅都似在诉说独特故事。因此,路晓春被著名文学家周明老师称为“剪纸奇葩””,陕西省美协主席方秦鄂题词:“关中剪纸又一绝。”
路晓春站在领奖台,灯光闪耀。她身着典雅传统服饰,面带自信微笑,手捧荣誉证书与奖杯。台下观众掌声雷动,闪光灯不停闪烁。镜头特写荣誉证书字样,如“陕西省妇女民间手工艺能手”“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一等奖《朱春登放饭》”“全国戏曲剪纸大赛金奖”“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等荣誉称号。
当问及获奖感言时,路晓春微笑着说:“一幅好的剪纸作品必须要有文化底蕴才能一直流传下去。点彩染色剪纸工艺是三分剪、七分染。神话故事人物、历史戏曲人物,瑞兽、瑞鸟、花卉以及琴、棋、书、画和蔬菜瓜果等都是我喜欢创作的内容。每份荣誉都是责任,激励我在剪纸艺术道路上继续前行。”
领导们来到剪纸传习所,仔细观看她的剪纸演示,与她在剪纸作品前合影,共同研讨剪纸申遗方案。领导们的关怀与支持,如同一束束温暖的光,照亮了路晓春前行的道路。多年耕耘与努力,让路晓春在剪纸艺术领域收获诸多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技艺的认可,更是对其传承剪纸艺术的肯定。2009年,路晓春被授予“陕西省妇女民间手工艺能手”称号;2010年,她的剪纸作品《朱春登放饭》等获得“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第一名,6月,路晓春的染色剪纸“四季平安"与染色戏剧人物剪纸“三娘教子",参加“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一中国剪纸艺术展“,荣获全国一等奖,11月,染色戏剧人物剪纸“蛟龙驹*观表“,荣获“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一等奖。2012年,她被命名为陕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4年,她的作品获得“全国戏曲剪纸大赛”金奖;2017年,她被授予“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称号”。2020年“迎新春过大年”西安剪纸展览活动中,在西安钟楼被书记接见。
为了让剪纸艺术得以传承,路晓春自费修建了剪纸传习所。传习所外观古雅,白墙黛瓦,门楣上的匾额古朴厚重。走进传习所,宽敞明亮,墙上挂满了精美的剪纸作品,仿佛一个剪纸的艺术殿堂。孩子们围坐在路晓春身边,眼神中充满期待。路晓春微笑着拿起一张彩纸,耐心地示范如何折叠和剪裁,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孩子们,剪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希望你们能喜欢它,让它在你们手中绽放光彩。”一个小男孩剪出了不太规则的图案,有些沮丧,路晓春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没关系,第一次能剪成这样已经很棒了,多剪几次就会越来越好。”在她的鼓励下,孩子们对剪纸的热情愈发高涨。
笔者问及传承情况时,路晓春嫣然一笑:“我的讲习所有来自山东大学研究生、西北大学学生、甚至一些大学教授学艺,希望通过努力,让剪纸艺术在你们心中扎根,成为生活一部分。剪纸不仅培养耐心创造力,还能让你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路晓春还走进校园,将剪纸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在学校教室里,她站在讲台上,身后的黑板上画满了各种剪纸图案。她手中拿着精美的剪纸作品,向学生们介绍剪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剪纸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它记录着我们的生活、信仰和情感。”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听着,不时发出惊叹声。接着,她教学生们动手剪纸,教室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讨论声。
在充满烟火气的周至水街,每逢阳光明媚的周末,便能看到路晓春的身影。她在水街的开阔场地摆好剪纸工具和材料,热情地向游客们打招呼:“大家快来试试剪纸呀,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她拿起一张彩纸,一边示范一边说:“剪纸其实不难,只要用心,都能剪出漂亮的图案,为生活增添一份乐趣。”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纸跟着剪,路晓春耐心指导。外地游客好奇地询问剪纸背后的文化寓意,她详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如今,走进路晓春的家中,曾经反对她的家人,正围坐在一起欣赏她的剪纸作品。儿子脸上露出敬佩的神情:“妈,现在我才明白您对剪纸的热爱,您真了不起。”儿媳也笑着附和:“是啊,妈,您为剪纸付出这么多,真的很值得。”村中的一些人也来到家中,对她的剪纸成就赞叹不已:“路大姐,以前不懂,现在才知道剪纸这么有意义,您给咱村争光了。”路晓春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谢谢大家的理解,有你们的支持,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阳光洒满剪纸传习所,路晓春站在门口,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孩子们在传习所里快乐地剪纸,作品挂满了墙壁。远处,毓兴村宁静的田野在阳光的照耀下生机勃勃。路晓春用一生守护剪纸艺术,她的坚持与努力,让这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绚烂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
路晓春,这位省级非遗剪纸的杰出代表,用坚韧与热爱书写着剪纸艺术的传承篇章。她始终怀揣着对剪纸艺术的执着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她的坚持,不仅是对一门技艺的传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护。如今,在她的努力下,剪纸艺术已在新时代焕发出绚烂光彩,如同这洒满传习所的阳光,温暖而明亮,照亮了无数孩子的心灵,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中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简介:徐荣斌:男,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家协会、陕西省作协、诗词协会、编剧协会会员,中国德育研究会研究员。周至县政协文史委委员、李二曲关学思想研究会理事、撰写《中学语文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高原现象的研究》分别获2001年、2004年西安市科研成果一二等奖,2015年曾参加西安市小课题研究并结题,多次县级赛教中获奖,曾多次被评县级师德先进个人、模范教师、优秀党员,多年来,在《陕西教育》《当代中学生》《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教育学文摘》等刊物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创立了“三环五让绿色教学法”,在全校推广编写校本教材《竹韵润心》和作文选《春笋初绽》得西安市基教处定点项目予以印刷推广。文学作品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圣贤二曲》《延生观传奇》《向阳花开》及电视系列剧二十余部、百家碎戏百余部均在陕西省电视台播放。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