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它自己的庄严……
杨炳阳
历史有它自己的庄严。尽管时光流逝,日月更替,但是,历史自身并不是舞台上的时装模特儿,可以任由时装设计师依照个人喜好和时代崇尚任意变换其流行的款式和色调。恰恰相反,当今天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越来越务实,越来越看重功利目的,甚至“戏说”历史的时候,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正是珍爱今天的一种最好表现。
历史有它自己的庄严。透过历史的硝烟,可以洞察我们民族不朽的抗战精神。在80年前的烽火岁月里,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共御外寇,誓死不当亡国奴,与敌人血战到底,从平型关大捷到沪松抗战,再到沂口战役、徐州和武汉会战、台儿庄和昆仑关大战,乃至狼牙山五壮士跳崖殉国,坚守马家村的全排官兵壮烈牺牲,胶东全连82人全部壮烈殉国的杨家庄战斗等,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空前的觉醒和抗争,其中藴涵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忍精神。民族悲歌,莫此为甚;民族精神,亦莫此为甚。
历史有它自己的庄严。在省思历史时,我们才发现80年前的胜利也埋下了中国国民难解的心结。战后的80年是中国赢得了战争却依旧值得不断反思的80年,更要从抗战精神中不断汲取力量,坚定地走向未来的80年。
当今我们解读历史,重新正视历史,进一步探求民族伟大复兴之途。今天国人恭逢国庆,于祭国殇,,悼国魂,祝国运的庄严时刻,可以告慰英灵的是祖国的跨越发展:国力增长,经济繁荣,人民安居。14亿多人民的不懈追求必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杨炳阳,生于1958年,山东潍坊人,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大众日报》《文汇报》《知音》《星星诗刊》《青岛文学》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作品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