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洪水争地方
王宇燕市长:您好!
在城市和生产建设中,为了集约发展,充分利用土地效益,在河道两边建设,要给洪水留足空间,防千年一遇的洪水,不和洪水争地盘,以免产生隐患。
我市的蠎河道在西关、世纪酒店、玉泉办事处西、南等地,楼房林立,离河道较近,有的处于水头要冲,地下有淤积流沙层,稳定性能差,一遇到特大的洪水灾害,就会产生倒塌损失。
有人会说:“这是规划好按图施工的,是杞人忧天。”我说:“且慢,听我直言,从地形上看,我市区三面环山,延伸到山西,接受雨量面积较大,一遇到大面积降雨和极端天气,滔天洪水倾泻济源市区溢满河道,不可避免。从原城发堀中,发现4000年-2000余年中,有两次大水冲毁的遗址;荆王村和合河村庙中保存有两通清代发大水的碑记;亚桥村原名叫稀死胡同,就是水溢漫造成的,自从明代修了第二大桥才改亚桥村。从附近看,邵原枣圪塔有大黑猛雨让房倒屋塌的石刻;沁河有2次发18000流量的洪水,半山腰有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发洪水位指示线;化城寺在那么高处就是被洪水冲毁的;在1982年发大水,光梨林沙后村300余亩良田被冲走,地中宋代6座墓残坑被水抛到北边。不看历史,很多人说:水涨到这地方不可能,但事实确是如此,只有认识它,防止它,才能有备无患。
为了把灾害降到最小程度,我过去曾呼吁过建河口水库、漭河水库,现已建成实现,可以拦洪缓流有效减少灾害。但湨河上游没有屏障,无建大水库的条件,水患危险在有的地方依存,决不可掉以轻心。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必须用品,任何事物都有双刃剑,水大了就会形成灾害,水火无情。
希望你让规划、建设、开发部门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济源居民财产万无一失,顺其自然才有福气,有时占点便宜会遭到报复,到时后悔已晚莫及。
卢化南
2014.3.15
卢化南简介
卢化南,1953年生,男,原籍济源市大峪乡上寨村熬坪队人,因小浪底大坝建设,移民居住北海区铁岸村。
毕业于自学河南大学、济源市文物局退休职工、中共党员、文物考古付研究员、国家地震学会会员、黄河文化研究会理事、济源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文化能人、济源市姓氏学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