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八一建军节刚过,央视新闻8 月 3 日报道,我解放军陆军首次披露无人化作战模式!令笔者志清及国内外广大军迷,大呼过瘾!
但见央视屏幕,我军陆军首次公开展现:无人机 “蜂群”、机器 “狼群” 协同作战演习过程:
伏天酷暑,8月3日上午,西北戈壁的晨曦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在内蒙古某训练基地首次公开展示了无人化作战新模式,这场代号为"砺剑-2025"的演习中,无人机"蜂群"与地面机器"狼群"的协同作战场景震撼亮相,标志着我国陆军智能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演习现场,随着指挥中心一声令下,300架小型侦察无人机突然从掩体中腾空而起,组成直径 2 公里的立体扇面作战集群。它们如蜂群般变换阵型,与地面 50 余台无人战车构成全域打击网络 —— 这场陆军首次披露的无人化协同演习,堪称中国无人机军工实力的全景展示。据我军公开信息显示:
一一无人机 “蜂群” 的核心战力,源自我国国产分布式数据链技术。当我军指挥中心下达攻击指令,300 架无人机仅用 0.3 秒内完成战术分组:20 架侦查无人机前出构建三维战场模型,将敌方工事坐标实时回传;50 架电子战无人机释放电磁干扰,在目标区域筑起直径 5 公里的信号屏障,其搭载的国产超宽带干扰模块,能同时压制敌方多达12 种主流雷达频段。随着目标精准击中,无数各种性能的机器狗群与狼群从四面八方、越过沟堑、障碍,冲向现场、追杀逃敌。这种 “侦扰打一体” 的战术组合,标志着我国已突破天上无人机蜂群与地面机器狗群、机器狼群的同步协调控制难题。
一一攻击无人机集群的表现,更显硬核科技。搭载破甲弹头的无人机采用 “饱和式精确打击” 模式,10 架一组的小分队分别锁定雷达站、弹药库等关键节点,在 30 秒内完成多波次打击。演习数据显示,其命中精度误差不超过 0.8 米,而国产导引头的抗干扰能力,使其在强电磁环境下仍保持98% 的命中率。这种精准度背后,是我国北斗导航与军用激光雷达的融合定位技术,以及我军自主研发的智能弹道规划算法。
一一与空中蜂群呼应的,是地面无人平台构建的 “钢铁防线”。当某型无人突击车弹药告罄,补给无人机在数据链引导下,仅用 90 秒,就可完成弹药吊装—— 这种跨域协同能力,依赖于国产 “智联 - 2000” 战术通信系统,即便在复杂地形中,端到端传输时延也能控制在 100 毫秒内。更令人瞩目的是无人集群的自愈能力:当 3 架无人机被 “击落”,剩余机体在 2 秒内自动重组阵型,填补防御缺口,展现出强大的体系韧性。
一一演习中最亮眼的技术突破,是天上无人机群与地面机器群与有人装备的协同作战。歼 - 16 战机通过数据链引导无人机群实施佯攻;而无人机回传的实时战场数据,又为战机提供了精确火控参数。这种 “有人/无人/天上/地面” 混编模式,验证了我国在异构平台协同领域的技术领先性。
一一据央视导播军事专家指出,此次演习披露的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抗干扰通信系统等核心装备,均实现100% 国产化,标志着我国无人机军工已形成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一一当最后一架无人机完成回收,戈壁滩的余晖映照着整齐排列的无人装备。这场演习不仅展示了中国无人机的实战能力,更彰显了从核心芯片到智能算法的全链条创新实力。在未来战场,这些钢铁蜂群将以科技为刃,守护家国安宁,续写中国军工的硬核传奇。
笔者志清感慨:蜂群狼群震憾!陆军首次披露无人作战模式蜂群出击,未来已来!中国军事科技真牛!为此特赋《定西番》为评为观。
现昔盾矛离别。
机器狗,
漫山追。
万蜂飞。
千里战场腾越。
地空遥弈棋。
精准目标愁绝。
激光威。
一一2025年8月4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韵新吟》执行主编、2025年《古韵新声》执行主编、上海诗社行政社长、上海新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