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迹忆·小小说(038)】出 书 啥 滋 味?
作家/74沈 学 印 主播/河清海晏
荣先生的诗集终于出版了。
荣先生看着堆满半个屋子的血汗之作,一种成就感写在了微微得意的脸上,无限欣慰的喜悦浸透了他那颗沧桑了半个世纪的心。
诗集确实不错,称得上是瞎子闹眼睛“没治了”——
设计新颖,新潮时尚,经典养眼,大气厚重,流行版,大开本,低碳纸,环保型,真是瞎子进烟馆“绝对的摩登(摸灯)版”!
诗集出来就得赠送,让人知道,请人雅正,劳人指导,有人赐教或惠存就更好了。
于是,荣先生开了一个晚上的“夜车”,绞尽脑汁列出一份长长的送礼名单——
A是荣先生的老上司,还曾得到过指点。前年由作家协会主席调到市委宣传部任副部长,这是必送的。
荣先生一大早赶到市委大楼,气喘吁吁坐电梯从一楼上到十七楼。还巧,A部长正在办公室,喝着刚从秘书手里接过冒着香气四溢的绿茶,满面春光的脸膛上一片红润,厚厚的嘴唇正对着浮在保温杯上的茶叶,轻松吹着袅袅蒸腾的热气。
荣先生主动上前打着招呼,随之站在宽大的办公桌一头,两手很不自然地打开背包的拉链,从中取出诗集,双手呈上送到A部长面前。荣先生本想还解释几句,可早就准备好的“请领导多多指正”还没等说出口,只见A部长一面接过诗集,一面叫着秘书,连看一眼都没有地说,让小李把车子开过来,一会儿我们去西苑“龙凤阁” ……
荣先生一听这话,这不等于在下“逐客令”吗?
他立马自知之明,还是走人吧!
虽然首战“受憋”, 荣先生还是送出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
这天,荣先生正在家里为送书发愁,老同学B打来电话,说晚间要找几个同窗好友聚一聚,当然不能落下你这个“大诗人”。荣先生一听,机会来了。原来B也是个“诗谜”,先前写得一手好诗,也在报上发过不少东西。后来只是适应了市场需求,把个小生意做的越来越大,钱越挣越多,也就和“缪斯”“拜拜”了。但B是最了解自己的,或许他一高兴,说不定就在酒桌上开个“发布会”,来个“现场售书仪式”,那可就帮了我的大忙啦。
荣先生美滋滋地想着,准时应邀来到“万家灯火”大酒楼。
荣先生被小姐引进“翠竹鸳鸯厅”时,B正陶醉在一帮红男绿女的“众星捧月”的奉承中,他见荣先生准时到达,甚是高兴,嘴里念念有词地说着:“还是你们文人守时,诗人有情。”说着,便将荣先生请到上座,坐在了他的身边。
席间,B问荣先生近来可有大作发表?是不也该出本诗集啦?
B这一问,荣先生便趁机从身后拿过背包,打开拉链,取出诗集,从B开始一个不落的人手一册,并诚恳地请各位老同学“不吝赐教”“多多指正”。然而,在座的除B接过诗集心不在焉地扫了一眼,应酬了一句“谢谢,一定好好拜读”外,其他几位只是应声着“有才”“果然有才”“真有才”,表情再无任何反应,像张扑克牌似的毫无热情。让荣先生大为不解。更让他不能理解的是,曲终人散后,人人屁股底下的那本诗集还都原封没动地摆在椅座上,有两本落在地上的已明显地被人踩上了两个大脚印。本以为与诗歌有缘、信誓旦旦表示过“一定好好拜读”的 B竟也“健忘”了此事,他的那本诗集也在桌子上被酒水烟味熏泡着。
有一回,荣先生去给C领导送书,一见面,C领导倒是很热情。原来C领导单位要参加上头的诗歌朗诵大赛,正愁没人执笔撰稿。“这回你来了,正好,这事儿就交给你了,写好了,能得奖,别说百八十本小书,我都给你全包了!”
没办法,写吧!
现实就是一个“躺着都能中枪”的年代,何况自己还是站着进来的。无奈,在C领导的小单间里当了一上午的“专业写字匠”。虽说没有太多的“压力山大”,总还是让C领导满意而放行,事后也兑现了所说的承诺。
更有苦难言的是,荣先生送给DEF等等的诗集,没过几天全都在市场的书摊上见面了。那上面都清清楚楚地写着:“赠XXX先生雅正”。有好几次,荣先生路遇DEF等等,很想提及“雅正”一事,但转而一想,还是不提为好,尽管心中有些芥蒂,自己还是装装糊涂也就全过去了。
那天,荣先生“酒后吐真言”,把这一肚子怨气都向W做了一顿发泄。W听完他把全部怨气和牢骚倾吐后,对着他轻松地笑了。W跟荣先生说,记得有个诗人说过,诗人就是一个“酸菜缸”,什么苦辣酸甜都得装;诗人要想指望诗集换银子,就得做乞丐、像妓女一样,到处乞讨,要面子肯定是不行的。你才出一本书,刚刚知道这其间的苦辣酸甜?其实,我比你受人‘卷逼’、遭人‘窝囊’、让人嘲笑、被人耍戏、遇到尴尬的时候多了——
有一次,我在酒桌上,给领导送了一本小书,他边接着边嘟囔着:“写这玩意能顶吃的还是能顶喝的,还是来点实际的吧!”说着,往身后窗台一扔,那书就算寿终正寝了;
也是在一次酒桌上,遇到一个专横跋扈的家伙,叫嚣喝一杯酒给我处理十本书,我的激劲一上来,竟然一气连喝了十杯“农垦人”;
还有一回,给一个新到职的局长去送书,一进办公室,我还没等坐下,就见沙发后面的空隙里有一摞书在那儿堆放着。那是我前年送来的,至今还在那儿原封没动,只是上面多有了厚厚的一层灰尘……
你说说,我当时该是什么心情?心里啥滋味?


沈学印,曾供职电视媒体,现退休。已有4000余篇(首)文学作品在国内外百家报纸杂志发表;出书30余部、编书20余本、创办民刊80余期、获奖30余次。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会员等。现为《乌苏里江》《知青文学》全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