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盛经开区青年片区小微企业联合基层工会会员陈世良
万盛风光
文/陈世良 重庆
避暑山庄南天门,写生诗画醉石林。
玉宇琼楼神仙庙,日月风光修身心。
登高绝顶我为峰,重庆万盛化空灵。
廊桥惊魂飞天宇,人生难得几回闻。
2025年8月3日於重庆万盛青年镇。
陈世良的《万盛风光》是一首扎根于地域风物的即兴短章,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重庆万盛的自然与人文景致,字里行间浸透着对这片土地的熟稔与热爱。
诗歌开篇便锁定万盛标志性的避暑与景致:“避暑山庄南天门,写生诗画醉石林”,“南天门”的清凉、“石林”的奇绝,既点出万盛作为避暑胜地的特质,又以“写生诗画”暗合石林如诗如画的景观,让读者迅速进入地域情境。紧接着“玉宇琼楼神仙庙,日月风光修身心”,将人文建筑(琼楼、神庙)与自然时序(日月)相融,既写景致之美,又暗含此地宜于休憩养性的意涵,让风光不仅可观,更可“修心”。
中段两句“登高绝顶我为峰,重庆万盛化空灵”,是诗意的升华。从具体景观转向登高后的心境,“我为峰”的豪情与“化空灵”的超脱形成张力,既显露出诗人面对万盛山川的豪迈,又暗合自然之美带来的精神净化,让地域风光与个体感悟产生共鸣。
结尾“廊桥惊魂飞天宇,人生难得几回闻”,以“廊桥”这一具体物象的惊险奇绝收束,“惊魂”“飞天宇”的描述强化了景观的冲击力,而“人生难得几回闻”的慨叹,则将这份独特体验从个人感受推向普遍认知——万盛的奇景,足以成为人生中难忘的记忆。
整首诗语言直白如话,却因嵌入“南天门”“石林”“廊桥”等万盛标志性元素,显得真实可感。诗人以游客兼本地人的双重视角,既写出景致的客观特色,又融入“修身心”“化空灵”的主观体悟,让诗歌在写景之外多了一层情感温度。作为即兴创作,它不追求辞藻的雕琢,却以朴素的表达完成了对万盛风光的一次生动速写,恰似一幅简笔山水画,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地域的神髓与诗人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