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化南在文物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进入文物队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开展文物钻探、资料整理等各项业务。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几乎由他一人独立完成,他走遍了济源的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隐藏着文物线索的地方。他编写的文物志,详细记录了济源地区的历文化遗迹,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还积极举办文物版面展览,向大众普及文物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文物的价值。
他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破译了蚌蚪文的碑意,这一成果在文物界引起了轰动。在一次砖厂的考察中,他追回了一件商周青铜锏的二级文物,为国家挽回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他发现的四千年饭块,在36种媒体上刊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外,他还理顺了文物保护体制,在收复阳台宫、盘古寺的过程中,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差点被佛教人士打死,但他始终没有退缩。
他的宣传影响力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他的努力下,文保所先后升格为文物处、文物局、文物保护中心。他自己也因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杰出贡献,被评为模范、科技拔尖人才、文化能人等。他写的《怎样保护古文化遗址》的论文,被列入国家21世纪战略规划,并到重庆进行学术交流;编写的济源文物保护方案至今仍在执行,为济源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晚年探索:超越中境界的追求
退休后的卢化南,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依然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未知的探索欲。他骑自行车绕地球一圈,查看地质地貌,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观察世界。他甚至报名参加2030年的火星探索计划,渴望为人类避热探路,这种超越常人的勇气和追求,让人为之惊叹。
他笔耕不辍,创作了《从河南走出的客家人》《给道德经续十八篇》《别斗了,200年以后地球上无人了》《1000年后人类社会路线图》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更是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思考和指引,仿佛是在为人类30000年后离开太阳系前绘制一幅辩证哲理的路线图。
他还考察了台湾,写了《解决两岸统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等建言;给联合国写了《极端天气形成的原因和对策》《天热灾害多,世人要节约》《天体引力和地震的关系》等文章。其中,有的理论和联合国近两年气象会议决定相一致,可以预报地震,并且经过多次验证。他的推论将能有效地预防地震灾害和财产损失,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人分析,他的这些理论属于原始创新,将来有19项能获诺奖或大奖。
面对挫折:坚守中品格的展现
在卢化南的人生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他也遭遇了许多不顺和挫折。因出版了三本书,他遭到了作协主席的嫉妒和打压。报社不登他的文章,已经排上的也被撤去。这位作协主席还到他所在的局里,在6个领导面前告状,说他写的书丢人,要求管一管他,并封禁了他出版的《幻瑰拾贝》一书。然而,卢化南并没有屈服,在郑崇海局长的支持下,书最终得以解禁。
市宣传部长召集他所在局的领导人会议,不让他再向上级写建议,要求层层上报批准,以免影响形象。卢化南以法律为武器进行抗争,坚持公民可以向国家主席报告的权利。领导见他顶撞,要求他写检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
旅游局通知他删去网上文章《济源是赵姓人氏的发迹地》,他不配合,结果被开除卢仝文化研究会成员、老科技成员。但最终,国家发牌子,全世界赵氏人来济祭祖,证明了他的正确。反对他最强烈的李XX写书时,还引用了他这句话。
在地质部得到将评地质公园的消息后,他找旅游局长卢XX,希望能把王屋山申报成地质公园。但卢XX却说这不是他们的事,让他找地矿局。地矿局赵局长对他发脾气说:“你是市长、书记,来管的?”两年后,王屋山用大成本申报成功。
他为了助力经济发展,免费送专利技术,找多个部门却无人理会。他投资奖励6千元,送给送信人,至今仍无音信。然而,这些挫折并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追求,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信念。他以坚韧不拔的品格,在逆境中坚守,在挫折中前行,展现了一位奋斗者的伟大精神。
总结:奋斗人生的启示
卢化南的人生,是一部充满苦难与奋斗、挫折与坚持的传奇。他在苦难的泥沼中萌芽出坚韧的品质,在探索的道路上积累了无穷的力量,在实践中铸就了辉煌的成就,在奉献中绽放出耀眼的光彩,在超越中追求着更高的境界。
他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遇到多少挫折,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在困境中崛起,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卢化南的奋斗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人生,是一部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的奋斗史诗。
鲍鹏山
202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