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港街》作者你认识?他钟情诗书画并师从多位国家级大师
——记陈思明的多元人生曾耀聪
2018年我与陈思明在筹备泉州台商投资区作家协会时认识。虽然我们相识时间不久,但由于区作协活动的经常接触,就了解到他为人为文及待人处事的品格,都是格外可贵的。陈思明自幼受家学熏陶,酷爱文史哲,钟情诗书画并师从多位国家级大师。他是一位青年才俊,涉及文学、诗词、绘画、书法、雕塑以及设计等多个艺术领域都有优秀作品,台商区雕艺园的标志就是他设计的。他创办“明伦馆”是传递书法的魅力与力量的场所,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他年纪轻轻,却已跨界多栖,用才华与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近日,陈思明的书法作品再获省级书法展,专业人士评价他的书法笔法老辣,劲健洒脱。作为一名设计师,他的工作繁忙,经常加班至深夜。然而,他并未被繁重的工作所束缚,而是挤出每一分每一秒,去探索那些他热爱的领域。他的兴趣爱好广泛,涉猎各领域的知识,经常拜访求教于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这种谦逊好学的精神让人敬佩。
朋友们开玩笑地称他为“淳先生、明公、思明老、大师”,但他总是谦逊地说:“我还是个学生,实不敢当。”这份低调与谦逊,正是他能够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之一。他的作品无不展现出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他著有《思明诗集》、《思明联簿》、《诶,这个伊》散文集、《后港街史话》以及小说《我俩不一般》等多部作品集。他的文字如清泉般洗涤心灵,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真谛。他的文艺作品曾多次荣获全国、省市级奖项。
2002年,陈思明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先生。在卢大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参与了少林禅寺十八罗汉像的雕塑工作,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技艺,更让他深刻领悟到雕塑作为空间艺术的魅力所在。卢大师教他如何简洁准确地表达雕刻语言,让他懂得雕塑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情感理念和审美意趣的综合体现。这份艺术感悟,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他日后的文艺创作。他的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了细腻的笔触和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力求在方寸之间,传达出深远的意境和情感。
几年前,他着手撰写一篇关于弘一法师的文章。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位高僧的生平与思想,他笔墨书信,请教了两位曾与弘一法师有过接触的百岁老人。他们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对弘一法师的记忆依然清晰。他登门拜访了这两位智者。一位是福师大文学院陈祥耀教授,陈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为他解析了弘一法师的文艺成就和思想精髓;另一位则是弘一大师学术研究会陈珍珍会长,陈会长以其丰富的史料和研究心得,为他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素材。两位老人的热情接待和悉心指导,让他受益匪浅。临别之际,老教授还慷慨赠予他书籍和墨宝,这份厚礼,无疑是对他此次探寻之旅的最大肯定和鼓励。
在繁忙的生活中,陈思明总能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宁静角落。闲暇之余,他便沉浸于构思与创作。他的笔下,不仅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更有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2016年,一篇《后港街》在微信公众号上悄然发布,却如石破天惊,短短一天内点击率破万,更在海外引发了浓厚的乡愁共鸣。无数海外乡亲纷纷致电家乡,询问这位神秘作者的身份。思明的文史作品《一条蜚声海内外的后港街》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更被菲律宾华文报纸《世界日报》连载刊登,架起了海外乡亲与家乡之间的连心桥。同时,他以旧时的后港街为蓝本,创作了横180cm的国画《后港街春熙图》,获得了原福建省美协主席、福建省画院名誉院长陈一峰先生的称赞并指授。这幅作品不仅获得了艺术界的高度评价,更让人们对后港街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陈思明以淳朴的乡情为家乡“立传”,以虔诚的心为故里“画像”,他为后港街代言!乡亲们为他点赞!
陈思明的书法,以其独特的韵味赢得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其楷书既有欧阳询《九成宫》的险峻笔势,又有颜体的庄严气节,展现了其非凡的艺术造诣。他曾撰联“梅苑常临《多宝塔》;黉堂肇习《九成宫》。”勤学苦练楷、行、篆、隶、草五体。他自幼便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时代便临习各类碑帖,不断汲取各家之长。在他的自作诗中,可窥见其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干湿浓淡,随着诗情而走笔,每一笔都凝聚着他对书法的理解与感悟。
2021年夏天,一个普通的星期六傍晚,陈思明应亲友之邀,开设了自己的书法班——明伦馆。从此,无论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还是大学生,都能在这个充满墨香的空间里,感受写字的快乐。在陈思明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在书法比赛中屡获佳绩。思明常说:“学生的进步,家长的肯定,是对明伦馆最大的鼓励。”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他对书法教育的热爱与执着,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书法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