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
文/李广昌
盛夏行至广东仁化长江镇,除却满目葱茏的无花果,几株果实累累的番石榴,尤为引我注目。这番景象,蓦然牵出十多年前在福建连江的记忆——一位广西同事曾指着公司后院墙边的灌木告诉我,那便是番石榴。他言道,其果熟可生啖,亦能酿酒;其叶可萃取芳香油,乃工业与医药之材。此番重逢,不禁近前细观:此物属桃金娘科,或为灌木,或成小乔木,高可达十米。叶对生,革质,长圆至椭圆,先端急尖或钝圆,基部圆润或宽楔,缘呈全缘。花白而芳馥,朵大,单生或两三朵腋生。浆果形态多变,或浑圆如球,或卵圆似卵,或丰润若梨,果肉白黄相间,内含籽实繁多。
番石榴之名,早载于《南越笔记》。其源南美,别名甚夥:秋果、鸡矢果、番桃、那拔、蓝拔、扒仔、胶子果、广石榴、冬桃、广东石榴、来石榴、交桃、番稔、椒桃、缅桃……不胜枚举。
此果不仅甘美可啖,更兼药用之珍。
干燥幼果(番石榴干)**:味涩性平。功擅收敛止泻,止血。主泻痢无度、崩漏。
果实:甘涩性平。能健脾消积,涩肠止泻。治食积饱胀、疳积、腹泻、痢疾、脱肛、血崩。然热毒血痢者忌服。
籽实:微苦涩平。长于止痛止泻。疗腹痛、泻痢。
叶片:苦涩性平。具燥湿健脾、清热解毒之效。可用于泻痢腹痛、腹胀、齿龈肿痛、风湿痹痛、湿疹臁疮、疔疮肿毒、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虫咬伤。唯大便秘结、泻痢积滞未清者慎服,热盛泄泻者忌用。
树皮:苦涩性平。功在收涩、止泻、敛疮。主泻痢腹痛、湿毒、疥疮、创伤、中耳炎。
根茎:涩微苦性平。能收敛止泻,止痛敛疮。疗泻痢、脘腹疼痛、脱肛、牙痛、糖尿病、疮疡、蛇咬伤。
虽为乡野寻常物,番石榴在民间应用却颇为广泛:
妇人崩漏:取番石榴干烧灰,适量以开水送服。
解巴豆毒:番石榴干配伍土炒白术、石榴皮,水煎服。
小儿消化不良、痢疾:番石榴叶配水辣蓼煎汁,加红糖调服。
腹泻:番石榴果捣碎煎服,或配炒白术同煎。
血崩:番石榴干果烧灰存性研末,开水送服适量。
胃肠炎:番石榴叶加生姜、食盐捣烂炒热后煎服。
腹痛:取鲜嫩芽捣烂,拌少许盐服。
牙痛、牙龈脓肿:番石榴叶加醋煎沸,待冷含漱。
头痛:番石榴叶贴敷额部。
小儿盗汗:番石榴叶煎水洗浴。皮肤湿疹、瘙痒、热痱:鲜茎叶煎水外洗。
中耳炎:树皮煅炭研粉,吹入耳内。
/糖尿病:根配黑狗鞭炖服。
臁疮久不愈:根配生姜、冰糖捣烂外敷。
现代医学亦揭示其效:叶含挥发油、槲皮素、萹蓄甙、番石榴甙;树皮富鞣质与三萜酸。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抑菌、降血糖、止血及防癌之功。
忆及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广西医学院报曾发表:大鼠每日食用3·1克番石榴叶使黄曲霉素B1所改大鼠肝癌癌前病r一GT霉变病灶数量和大小的平面指标及立体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番石榴叶可阻断黄曲霉素B1诱发肝癌作用。然数十年光阴流转,竟鲜见更深一步的研究报道问世。个中缘由,是东西方医学体系的密码尚未完全破译?抑或另有难言之隐?时光如流,番石榴叶影婆娑,那蕴藏生命奥秘的宝箱,静待开启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