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才自析咏武夷岩茶对联
联曰:
岩上生香,一叶斑斓谁品味;
叶中蓄味,三春锦绣自飘香。
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福建,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乌龙茶中之极品,传说:彭祖被尊为茶脉始祖,其子彭武、彭夷(即“武夷”)开创了武夷山的茶文化,成为当地重要历史符号。本茶具有:提神、减肥、养肝、调理胃肠之功效…。
这副咏武夷岩茶的对联,从岩与叶、香与味的关联入手,既写尽岩茶特质,又暗藏品饮意境,颇有茶趣。
上联“岩上生香,一叶斑斓谁品味”,开篇点出武夷岩茶“岩生”的核心属性——生于岩崖之间,自带山林清气。“一叶斑斓”既描茶叶形态色泽,又暗合岩茶品类丰富、叶片纹理独特之态;“谁品味”以设问勾连读者,仿佛邀人共赏,让茶香从文字中溢出,引人生津。
下联“叶中蓄味,三春锦绣自飘香”,转写茶叶内涵。“叶中蓄味”点出岩茶滋味醇厚、藏于叶底的特点,需经冲泡方能释放;“三春锦绣”既暗指茶树历经春时滋养,也喻其香气层次丰富如锦绣,末句“自飘香”则显岩茶无需刻意张扬,芬芳自溢的品格,与岩骨花香的特质呼应。后来,自我感觉“锦绣”若改为“旖旎”更准确;两个“香”对两个“味”用了异位对仗修辞方法是本联的一个亮点。
上下联对仗精巧,“岩上”对“叶中”、“生香”对“蓄味”,因果相承,既写尽武夷岩茶的生长环境与品质,又以诗意语言赋予其灵动气息,读来满口生香,余韵悠长。下面以南宋时期理学家一朱熹《咏武夷茶》作结:
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得灵根手自栽。
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蜂蝶未全来。
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
咀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
(责任编辑 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