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随人愿
文/李周省
周原扶风喜降雨,
风轻雨大暑热除。
草木得雨生命新,
人间暑夏更觉凉。
2025.08.05于扶风
昨夜阵雨
文/秦 牛
昨夜轻风携阵雨,
伏天溽气退秦关。
闲云能解贫民苦,
久旱田禾护命艰。
2025 -08 -05于扶风
于岁月有序中,阅时悦己
文/何俊锋
在时光的罅隙里,采撷岁月的记忆,沉香在光阴里 ,丰盈在流年中,一边在岁月有序中,涵养成长,一边在阅时悦己中,清醒于世间,让心灵得以栖息。岁月如一首静谧而悠长的诗,每一页都镌刻着时光的印记,每一行都流淌着生活的韵律。四季亦在时节有序的更迭中,舒展开一幅幅生命的画卷,在每一处留白处,都写满流年的深情,窥见万物生长的规律,寻得取悦自我的智慧,在顺其自然的变化中阅时、悦己,感受万物生长的美好。
四季如一张缓缓铺展的长卷,每一道墨痕,每一个文字里都藏着生命的密码,沉香在生活里,于岁月有序中,阅时悦己,懂得与时言和,不执拗,不沉溺于过往;学会顺其自然,不懈怠,不自满于现在,在可期可盼中,拥从容向好而行,向阳而生。
春来时,柳芽儿是新生的笔尖,在料峭春风中蘸取鹅黄,按着时令的节拍,试探性地吐出零星几点嫩芽,又在某个微雨后猛然抽出完整的枝条,万物开始萌发,蓬勃中彰显着岁月对万物的从无偏私。
静静守护着每株草木,遵循着自己的时序生长,沉淀着岁月的厚重与轻盈。夏至时,蝉鸣声里藏着时光的金砂。树根处堆积的落叶已化作黝黑的泥土,而树冠顶端的新叶正在风里舒展。季节在周而复始的轮回里,丰盈着人生的风景,万物在不同的阶段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岁月的有序更替中,历经着成长与蜕变。秋风起,当橙红的柿子挂满霜染的柿枝,檐下的竹帘便结出细密的冰花。
檐角的风铃从不说岁月无情,只是叮咚作响着提醒着时光,成熟的季节不仅有落花流水,还有成长后的硕果累累,光阴一边见证着岁月有序的迭新与轮回,一边在阅懂时光里,悦纳日益臻善的自己。冬雪飘时,窗花映出朵朵红梅,雪压竹枝的低吟与风铃的清响,交织成一首冬日的序曲,屋内有人间烟火的寻常,屋外是四季更迭的崭新,冬天的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总能让人细细品味生活的温暖与美好。
于岁月有序中,阅时悦己,冬在旧年盼新岁时中,远离所有过往喧嚣,只剩下内心的宁静与世界的祥和。于岁月有序中阅时悦己,是在时光的溪流里拾取闪光的贝壳,是将流逝的星辰酿成滋养心灵的甘露。当我们学会遵循自然的节律,于平凡中察觉细微的美好,便能在这有序的岁月里,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喜悦,让生命如诗如画,予生活从容与勇毅,永远心怀热爱,永远不乏温良与美好。
夏夜暴雨
文/张培兰
傍晚漫天云滚滚,
雷声阵阵雨倾盆。
伏中暑气全消散,
股股清风飘入门。
老有爱好
文/秦牛
贫翁寄兴爱农家,
步到黄昏始有暇。
几缕香烟纾困倦,
三杯茶水品韶华。
江湖日月疏狂客,
阡陌诗书頌绮葩。
浅墨点滴香透硯,
寻章问句韵藏霞。
2025 -08-05于扶风
天降甘露润心房
文/李根乾
夜雨倾盆到天明,
热气顺间无踪影。
心静安然神志爽,
有助老者体安康。
地里庄稼得水旺,
解了愁帽不心慌。
感谢老天帮大忙,
顺其自然别胡想。
2025-8-5于扶风
书法,让人优雅快乐
文/屈军强
书法让人快乐!
书法是我们的十大国粹之一,书之形,法寓美,美情深,这门艺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它的历史由来、艺术特性、美学特征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形成了东方艺术的独具思维和精神魅力。
书法让人感动!
汉字之形,释读古韵。人言为“信”,止戈为“武”,羊大为“美”,日月星河,龙虎鱼虫,书画同源,书画同理,丰富的文字意境,为书法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元素和传统美学,点、画线的“取象”,让书法艺术有了自然之美和情境之美。真可谓“穷造物之情者,恒得真之美。”
书法让人知美!
书体之源,领略古风。甲骨清秀,大篆苍古,小篆婉丽,隶体浪漫,行书遒劲,草法飘舞,楷书端庄,一种起源,一段演变,把实用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把汉字写意与文房四宝结合起来,让书法艺术新景迭出,古风荡漾,启迪后人。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郑板桥、毛泽东,一代又一代书家在中国书法的画廊中留下了各自辉煌的一页,指引着后人在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守正创新。
书法让人优雅!
书之理论,践行古法。帖之临摹,贵在形势;书之悟道,贵在体验。篆有法,楷有奇,行见韵,草知神,入帖者形似前人,出帖者有自家面目。学古人,扬古风,一靠悟,二靠养,三靠新。请听古今大家说:
书让给快乐加分!
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上。字字接贯前后左右,一气相生。”又言:“心正则笔正。”再言:“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这些都成为今日书法创作者的法宝!《石鼓文》、《张迁碑》、《九成宫》、《兰亭序》、《千字文》等等,成为我们临摹历史,效仿书家,传播文化的重要法帖。
书法让人健康!
书之欣赏,贵在品位。作品有象,可催联想。神采情境,可观古趣。书法欣赏是观之象,品之意,“意象”体验,方悦心灵。从“目观”到“心观”,才可领悟作品之形质之道和意境大美。“书之玄妙,必资神。”“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虞世南和张怀瑾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书法让人心动!
欣赏书法作品,既要关注其外在的形质美,更要体味内在的意蕴美,以达到学习书法历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自己文化修养的目的。什么是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一看笔法,二品墨法,三观结构,四重贯气,五赏章法,六知
夏雨
文/杏儿海
久旱盼水眼望穿,
忽降甘霖润良田,
农夫咧嘴直夸赞——
舒坦!
禾苗挺胸把头抬,
蛙鼓蝉琴唱起来,
屋檐串串珍珠摆——
精彩!
清风扫尽暑气消,
大地换新似画描,
希望火苗心头跳——
真好!
坎坷前路咱不怕,
眼前美景赛仙家,
日子红火有奔头——
得发!
暑气将尽,新凉欲来
文/何俊锋
昨夜的一场汛雨后,有风掠过盛夏,灼人的热浪慢慢退去,只剩些余温,在墙角、在瓦檐、在行人的脊背上,作最后的挣扎。那些流过的汗,淋过的雨,走过的路,告别的人,都在这一缕凉风中,慢慢散去,再也寻不回来。今天早晨,我看一片黄叶优雅地告别枝头,忽然惊觉,又一个夏天要走了。不必叹惋夏天的离去,就像不必纠结过往的得失。该谢的花会谢,该结的果会结,该来的温柔,也一定会穿过云层,落在肩头。
四季轮回,本就是一个不断告别与迎接的过程。记得六月初抱着冰西瓜蹲在地板上,看窗外的雨砸得荷叶翻卷;七月末在夜市追着卖冰粉的小摊跑,木勺敲得瓷碗叮当作响;八月里晒在天台的被子,总带着阳光烤过的暖香……
这些碎片,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转头,就落进了回忆里。就是在这样的蝉鸣与叶落间,岁月悄悄染白了我们的发梢,压弯了我们的肩头。人这辈子,好像总这样,在季节轮转里,追着时光匆匆的脚程,慢慢变老。
人生在世,不过数十个寒暑。暑气将尽时,新凉欲来之际,最宜静下心来,释怀过往,也盼盼将来。不必为溜走的时光遗憾,毕竟每一分每一秒,都曾认真地热烈过;不必为眼角的细纹慌张,那是岁月在我们脸上刻下的温柔注脚。那些未完成的梦想,未到达的远方,未说出口的话,或许,都还来得及。而这份新凉,带来了澄澈的天空,送来了饱满的果实,让日子,在清清爽爽里,生出新的欢喜。
岁月虽有痕迹,却从不苛待认真生活的人;愿我们不为逝去的季节叹息,只稳稳地走向下一段旅程。
愿我们历经世事,依然能在某个清晨,为一片落叶、一缕桂香,心头泛起柔软的涟漪。愿我们在这个夏末,都能轻轻挥别过往。不只有感伤,更有期待;不只有畏惧,更有勇气。未来的日子,未必尽如人意,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愿接下来的日子,有清风拂面,有明月入怀,有踏实的脚步,走向每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
中吕-山坡羊-咏窑洞诗人胡少杰
文/邹新社
窑灯微漾,诗魂高涨。趾尖敲破冰河障。字如芒,意如江,星河卷动襟怀畅。铁骨裂云声自朗。身,囿寸壤;心,驰万疆。
寒梅共霜,春风解恙。三秦榆塞真情烫。墨生香,韵流长,残躯化碧成阳。千钧一指乾坤创。醉卧人间歌未央。生,一缕光;归,千载芳。
三伏喜雨
文/康登科
热浪滚流天地焦,
雷鸣电闪似盆浇。
天能睁眼人欢喜,
凉意频频暑已消。
2025.8.6于扶风
一砚清墨洇旧念,疏桐筛影漫石阶
文/何俊锋
微凉序章,时令悄转,老槐荫里,光阴另开新卷。起墨染秋笺,曲巷晨风浅。一砚清墨,洇旧念,疏桐筛影,漫石阶。细数流光的疏密,闲听檐滴话变迁。晨曦的薄雾中,街巷缓缓苏醒,交错的经纬里,岁月叠成信笺。这一抹初秋,你知晓,何为静默,何为远。秋晨淡似纱,旧事叠重楼。
有云栖雁塔,露凝书院墙。曲江拾柳韵,灞桥望云闲。半幅水墨天色,几度低眉惘然。叶坠几枚清响,苔痕半壁幽深。心绪绾成结,一檐旧雨痕。一影一阶,一瓯茶,长河落日,异乡人。秋意澹澹,秋城寂,缓缓行迹,语未休。谁愿同你静立,在城垣的晨光里,共沐清寒?谁愿同你,数着青砖,细辨风霜的纹路。
总有一缕光,穿透薄雾而来,总有一盏茶,温了旧忆。晴一时,阴一时,秋染长街,行一里,歇一里,心绕故垣。秋声近了巷,思随雁阵远。半城烟雨一回首,石桥倒影自无言。残荷,浅渚,渡船横,远郭,层林,画清秋。秋,循约而至,拂过晨钟暮鼓,我,循迹而至,从惊蛰走到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