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七孔石洞大小不一,嵌在大沟陡坡上,静静地凝视了石屋这个古老的村落四百余年。
2025年8月4日,我来到石屋村,拜访了村中长者邓来高。邓老生于1950年8月,现年75岁,土生土长的石屋村人。
让我们跟着邓来高老人的讲述走近神秘的石屋,—— 这里,有明代先民开凿的谜题,有香火缭绕的祭祀残影,有数百人求仙问药的喧嚣,还有酸枣树向下弯曲的棘针......】

邓来高在接受本文采访人专访(2025年8月摄)
采访人:您知道石屋村村名的来历吗?
邓来高: 据传,明万历八年(1580年),纪、徐两姓从今滨海街道的曲家园迁来立村,因地处山沟,有石屋,故名石屋子沟。
历史上,村名几经变化。志书上记载,清道光至民国时,称石屋沟。
1981年5月,胶南县人民政府根据“一个县内生产大队不能重名”的原则,将石屋子沟更名为石屋村。
有人想当然地以为,之所以称石屋村,一定是立村之初,附近有座石头砌成的屋,有人居住,或作其它的用途,村名因此而起。其实,村名的来历,是因为村西南大沟的峭壁上,有一排大小不一的岩洞,人们称之石屋。

大沟上的石屋(2023年2月摄)
采访人:大沟上的石屋有多少个?
邓来高:石屋处的大沟,距村落约1公里。东西走向,较宽阔,有十几米深。大沟上的这些石屋,也可以称之为石洞。东西并排,共有7个。有的紧挨着,有的相隔一段距离,最大间距大约有十几米。最西边的位置,洞口与岩石搭衬,远远望去,有鼻子有眼,极像人脸的造型。
采访人:这些石屋,是什么时候开凿的?您最早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与现在有什么不同吗?
邓来高:老一辈的人说,立村时就有这些石屋了。如此说来,石屋是明代开凿的。有人说,石屋前原有石碑,记载石屋为明代开凿,现碑已无,不知去向。这个说法可能不对。我从小就没见过这样的石碑,也没听村中老人谈起过。
我倒是听说,过去,石屋附近有座庙, 庙里竖着块石碑。但这石碑上有没有石屋的信息记载,就不清楚了。
打小我就见那些石屋在那儿,洞口不规则,洞内空间有大有小,大的能站七八个人,小的一个人进去都得蜷着点。里面的洞壁看着光溜,不像天然石头那么糙,应该是人凿过的。有的洞里,现在有零散的、或大或小的落石。
还有的洞里有平整的石台,现在还能摸着上面有浅刻痕。石台上,以前供奉着石头雕琢而成的神像。小时候,我见过这些石像,现在也没有了。其它基本是原貌。

人面石屋(2023年4月摄)
采访人:这些石洞,您觉得是干啥用的?
邓来高:老辈人说立村时就有石屋了。是谁建的、建了干什么,不知道。有人说是避兵灾的,打仗时躲进去;有人说是收藏物品用的;有人说是祭祀用的;也有人说是神仙凿的,不然哪来那么多怪事?没见过里面放粮食。洞里潮,粮食放不住。这些石洞具体的用途,村子里的人还真说不清楚。
采访人:您说过上世纪中叶有几百人来石屋求仙问药,当时具体是啥情景?人们怎么求药,求来的 “仙药” 能治病?
邓来高:那时候可热闹了,周边村的,还有从胶州、诸城、胶南赶来的,都往这儿跑,大沟里挤得满满的。求药的人先在洞口烧香,磕头,然后从洞里捡块小石头或者几片植物叶子,就当是 “仙药”。我听说有人把叶子泡水喝,说能治肚子疼,其实就是图个心安。
采访人:石屋有什么传说吗?听说石屋附近的酸枣树棘针是向下弯的,不扎人,是真的吗?
邓来高:数百年来,神秘莫测的地理环境,演绎出众多匪夷所思的民间传说。有的传说,虽不乏迷信的成分,但它寄托了人们善良的愿望。
石屋的沟坡上,早年长满酸枣树,枝条上长出了长长的棘针。其它地方的酸枣树,棘针都是向上或向一侧生长,而这里的棘针打了一个钩,向下垂着,人在拨弄树枝时,扎不到皮肤。
20世纪中叶,有位邓氏村民,从大沟处开挖石材,在石头缝里装上炸药,几次引爆都没有成功。许多村人说大沟有神灵,从此,再没有人敢到此处的大沟里取土动石了。
还有个“高半仙”的传说。从前,村里有个人,姓高,外号“高半仙”。他初一、十五到石屋去上香磕头,祈求全家平安,人财两旺。有一年麦收季节,他在石屋沟上面的一块平地上压了一个打麦场,把收获的小麦运到场里,摊开晾晒。他在麦场的四个角,各立上一个压麦子的碌碡,然后才开始在场里忙活起来。天有不测风云。刚才还是风和日丽,转眼就阴云密布。高半仙没来得及收拾麦场,雨就哗哗地下起来。可让高半仙喜出望外的是,自己用碌碡标出的麦场,竟然一个雨点也没下到。场里的麦子没受一点损失。

石屋(2023年4月摄)
采访人:现在还有人去石屋那边祭拜不?平时有人去吗?年轻人对这些传说感兴趣不?
邓来高:过年那几天,正月初一、初二,有人带着孩子去放鞭炮,念叨几句祈求平安。平时很少有人去,沟太深,草长得比人高。年轻人在外打工,对石屋的传说不太有兴趣。
采访人:村里有没有想过把石屋保护起来,或者把这些传说好好讲讲?
邓来高:经常有外地的人来石屋沟探秘。有些人把探秘石屋的情况写成文章,发布在各种媒体上,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三四年之前,文化部门在崖头上竖立了文物保护标志牌。
采访人:好。谢谢您接受我的专访!

大沟北崖上竖立的文物保护牌(2025年8月摄)


(本栏目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副主编、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
石屋村党支部书记刘学秀,示范创建红秀家庭农场,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她的蓝莓园主要种植H5、优瑞卡、EM 等蓝莓品种。她欢迎大家到园参观考察!

刘学秀在蓝莓大棚(2025年4月摄)

蓝莓大棚果实累累(2025年4月摄)
“点点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