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七日立秋》
文/乡音
一别熏风蝉声老,
梧枝摇叶报来秋。
时光飞逝夏将尽,
瞻前思后景不同。
乡音这首《八月七日立秋》,以四行短章勾勒出立秋时节的物候变迁与心绪流转,字字简练却含蕴丰盈,在时序更迭中藏着对时光的细腻感知。
首句“一别熏风蝉声老”,以“熏风”(夏日暖风)的“别去”与“蝉声”的“渐老”,暗合立秋“暑去凉来”的节气特点。蝉声由盛转衰,既是物候的自然变化,也悄悄埋下时光流逝的伏笔,一个“老”字,让夏日的喧闹有了落幕的温柔。
次句“梧枝摇叶报来秋”,以梧桐落叶这一标志性的立秋意象,完成季节的交接。“摇叶”二字动感十足,仿佛能看见叶片在风中轻颤,既是对秋至的呼应,也与首句的“蝉声老”形成物候上的呼应,一“声”一“形”,共同织就立秋的画面。
“时光飞逝夏将尽”,由景入情,直抒对夏日将尽的感慨。“飞逝”二字点出时光的迅疾,与前两句的物候变化相呼应,让节气的更迭有了时光维度的纵深,夏的“将尽”不仅是季节的终点,也暗含对过往时光的回望。
末句“瞻前思后景不同”,笔锋一转,从对时序的感叹转向心境的铺展。“瞻前”是对秋日新景的展望,“思后”是对夏日过往的回味,而“景不同”既指四季风物的差异,更暗喻不同时节里心境的变迁——立于立秋这个时间节点,回望夏日与眺望秋日,所见之景、所怀之情已然不同。这一句让诗歌跳出单纯的节气描写,有了对时光流转中生命体验的哲思。
全诗以景起兴,以情收束,物候与心绪交织,短短四句既写尽立秋的节气特征,又藏着对时光的细腻感悟。没有华丽辞藻,却在“蝉老”“梧摇”“夏尽”“景异”中,让立秋这个节点有了承前启后的厚重,读来如饮清茶,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