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盛经开区青年片区小微企业联合基层工会会员陈世良
佛渡众生缘慈航
文/陈世良 重庆
其一
佛发大愿渡众生,佛光普照众善行。
跋陀始建少林寺,唐僧西天取真经。
信男信女佛弟子,皈依三宝佛法僧。
佛言末法育狂徒,寺藏魔鬼释永信。
其二
因果轮回生悲哀,人生命运缘安排。
爱恨情仇罪孽事,佛陀大爱拨化解。
普渡众生缘慈航,菩提灌顶智洞开。
传唱佛歌忘忧事,日月清风佛心来。
2025年8月7日於重庆万盛青年镇。
以佛心观世,以诗笔写情
陈世良先生的这两首诗,以“佛”为引,借佛理禅机映照人间百态与个人心境,展现出诗人对因果、命运、善恶的思考,字里行间透着对尘世的关怀与超脱尘世的祈愿。
第一首诗开篇“佛发大愿渡众生,佛光普照众善行”,奠定了宏大的宗教叙事基调,展现出佛的慈悲与普世情怀。紧接着,“跋陀始建少林寺,唐僧西天取真经”,诗人巧妙引入佛教在中国的标志性事件,少林寺的建立与唐僧取经,为诗歌添上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联想起佛教东传及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的漫长历程。“信男信女佛弟子,皈依三宝佛法僧”,描绘出信徒们虔诚向佛的群像,对信仰的尊崇和精神的寄托跃然纸上 。然而,诗的尾句“佛言末法育狂徒,寺藏魔鬼释永信”笔锋一转,打破前文营造的纯粹宗教氛围,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佛教内部可能存在的伪善与乱象,以“魔鬼”与“佛”的鲜明对比,引发读者对信仰被玷污的深思,在神圣与世俗、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彰显出诗人敢于直言的勇气和对纯粹信仰的坚守。
第二首诗则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与佛缘的感悟。“因果轮回生悲哀,人生命运缘安排”,诗人直面人生的无奈与悲哀,借“因果轮回”“命运安排”这些佛家常谈,探讨生命的无常,带着对世间苦难的悲悯。“爱恨情仇罪孽事,佛陀大爱拨化解”,进一步强调佛的大爱与救赎力量,仿佛在黑暗中为众生点亮一盏明灯,引领人们摆脱尘世纷扰。“普渡众生缘慈航,菩提灌顶智洞开”,将佛比作慈航,把智慧的开启归为菩提灌顶,表达出对佛引导众生脱离苦海、启迪智慧的赞美与向往 。“传唱佛歌忘忧事,日月清风佛心来”描绘出一种宁静祥和的修行境界,在佛歌传唱、日月清风相伴中,一颗向佛之心油然而生,尽显诗人对内心平和与精神超脱的追求。而“传唱佛歌忘忧事,日月清风佛心来”则将这种精神境界具象化,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在佛歌与自然中,寻得内心的宁静与慰藉,达到一种与佛心相融的境界。
这两首诗,语言质朴却不失力量,以通俗直白的表述传递深刻的佛理与人生感悟。诗人以佛为视角,既歌颂佛的慈悲与智慧,又不回避现实中信仰的困境,展现出对信仰复杂而真挚的情感。诗中既有对众生苦难的同情,也有对自我精神升华的追求,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佛理与心灵世界的大门,引人在尘世喧嚣中停下脚步,思索生命的真谛与信仰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