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2.5cmx2.5cm
附边款: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元稹《立秋七月节》)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小暑、大暑、处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末暑)。“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暑天比较长。
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立秋时,古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作者:牛玉忠(赤壁斋主、关林刀客),文学学士,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学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洛阳印社社员,洛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偃师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理论教育委员会主任,偃师电视台副台长、编辑、记者、播音主持。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类书法篆刻大赛获奖并入展;其论文先后在《中国书法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书法核心刊物发表,获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十佳”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