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王庄第一台机器王云剑
猛然问,白王庄村的第一台机器是啥?人们给问懵了,年轻人眨眨眼,胡想了半天说:“是、是、...不知道啊!”有人自以为是喊了一嗓子:“是轧棉花机!”一位老者开口道:“恁知道个屁!我经过,是《锅驼机》。”嗨!老爷子说对啦。
旧时白王庄是个贫穷落后的旱庄,百姓生活困苦,没有电,人们晚上点洋油灯照明;没有米面加工机器,一些人只好赶毛驴驮着粮食去有水磨的村庄磨面。
穷则思变。1956年前后,村里王天金书记一班人,在国家百废俱兴的形势影响、推动下,邀集了一些能耐人,开始为村里逐摸办好事了。一番谋划后,决心勒紧裤腰带,要在村里建锅驼机磨面坊。请人设计好图纸后,村里在沟西西坡口下选了一处地址,很快便建起了磨坊和机房。村干部们东跑西颠,好不容易通过卖大树,向在外上班挣钱的好过户借,自已筹点,向县里要点总算是凑够了钱。然后请有眼人在石家庄买回一台锅驼机。锅驼机由锅炉和蒸气机组成,与蒸汽火车头工作原理相同。
接下来便是在磨坊安装新买回的风流山大石磨。大石磨专请匠人二小老汉精细加工而成。他的上下两扇磨结合面并不是完全平的,其外围一周是斜道磨齿,中间部位是上凸下凹,上扇凸出部分,近似阴阳魚形状,鱼尾略外翘,固定不动。下扇中轴连接地下传输沟内的卧齿轮。卧齿轮咬着立齿轮,立齿轮的被动轮通过皮传顺带连着机房锅驼机的主动轮。
机房外有一个大蓄水池,机房内安装好锅驼机,由有经验的退休工人王辛丑操作。那时没有鼓风机,锅驼机注水后火候全凭经验掌握。锅炉烧到一定汽压,辛丑师傅开启汽阀,锅驼机主动轮便腾、腾、腾……飞转起来。动能通过地沟皮带,使磨坊石磨下扇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上扇的魚尾把磨眼漏下的谷物拨向磨齿,这样便可将粮食磨成面粉。此时磨坊外鞭炮声炸响,人们欢呼:锅驼机磨面成功啦!
锅驼机自身有小压水机连续供水。锅炉房的活全凭辛丑和徒弟们操心。传动速度快慢,运转方向变更,石磨停启,配件制作,损坏修理,维护保养等,由能工巧匠王狸毛师傅等人完成。最初专职看磨工是王双贵,张芳芳,张栋苟等人。
锅驼机除了磨面,还可以轧棉花,后来又带动发电机发电。一些家户破天荒点上了电压不稳的电灯。在1958年大炼钢铁年代,白王庄的锅驼机被“平调”到上安东风社炼铁𠂆,为土高炉鼓风机做动力。
这便是故乡锅驼机涎生的前前后后,这便是白王庄有史以来笫一台机器——锅驼机。
当年的村干部,匠艺人和劳动者都已故去。说起白王庄多年前的锅驼机,人们都怀念他们,因为他们是先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