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会“小龙女”
戚思翠
自2008年国庆节起,我埋头“爬格子“的涂鸦生活,开始划上了句号。因素上向来反对我写作的老公,蓦然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搬回一台电脑,指明是送给我!科盲而忙碌的我,只想学打字写文章,发稿件。对其它玩意儿无兴趣,更无暇顾及。
忽有一日,与我同村亦嗜好“涂鸦”的小堂弟思权来电说:“祝贺大姐昨天又中稿了,‘乡村棉田’在《农民日报》发表……还有上周,在《中国人口报》上有你的文章‘童年的草垛’、‘牛年说牛’,你可以‘百度’自己,就能查到已发表的文章……”啊?!“百度”自己,可以看到自己发表的文章?这是真的吗?我听了,一颗激动的心都快跳出嗓门了。
想想自己这么多年来,在“三班”车开轰鸣的机台上,在别人怪异的目光下,在老公如雷贯耳的呵斥中,在繁琐家务锅碗盆勺的缠绕里,我一度再度、争分夺秒地读书、“爬格子”,偷偷摸摸去投稿,虽然得了一些稿费,却难见样稿,云里雾里,不知何文发表。因为我的陋文如小草般卑微,发稿更似雪片样之多。大姐,“百度”是最好的老
师呢,它也叫“度娘”,任何问题都可以向她请教……小堂弟又补充道。哦哦……我太科盲太孤陋寡闻了。首先欲知“百度”是啥?为何如此神奇?难道她是“神仙”不成?在“百度”网页上,我迫不及待地“百度”了“百度”二字!原来,“百度”一词,来源于宋朝大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著追求。是李彦宏和徐勇两“先行家”创建的网络公司,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她能有百分之九十六的准确性。如此信得过的“老师”,每天能见面“求教”,太好了!学会了“百度”,每天心怀希望,有事没事“百度”一下自己,隔三岔五来一惊喜。大报小报甚至杂志亦能“百度”到自己发表的文章,真乃一大快事也,我成天乐滋滋的,还将此事告诉了家人,他们都为我自豪。
然而,忽有一日,正优哉游哉、不亦乐乎地“百度”着自己,忽见一刺痛我眼球的条幅:xiaolongnv620826的博客- xiaolongnv620826 -网易博客117、母亲的背影(戚思翠),这位作者的文章极有可能是抄袭的。赶忙打开这个博客,想看看何许人也,一看:“我是一个感情细腻,心细如丝的女人,我喜欢结交真诚的朋友,愿我们相互沟通,做真挚的朋友……“
呵呵,好一位真诚的“朋友”!多温柔贤淑,多“心细如丝”的“小龙女”妹妹呀,你可将“老大姐”(我是兔姐姐)害苦啦,难怪“唐明生征文”,我没有吃到一点“羊肉”,却还惹一身“膻”!说话要有据,不可信口雌黄,污人清白!我不想知道你是“何方神圣”,但你哪知道,《母亲的背影》早在我的故乡盐城市《东方生活》报刊发表过,是以“第一人称”记述我妹妹的亲身经历写出来的,作为写作之人的你,难道不懂这个?我本想用我妹名,她却不同意。我可不似人家独身逍遥,我可是个“只识人间烟火”的家庭妇女哦,偷天换日写稿真不容易啊。在我书橱里亦有百枚获奖证书,哪些文章怎么能是“抄”来的?我做梦没想到,你…你作为一公正的“文评”,岂能血口喷人呢?
说实话,我的拙文倒是被多人“借用”,有的“捷足先登”发表在报纸上,有的还出版在书上,有的用陌生网名发在网站上,有的……而这些,都是别人发现告知的,因我是科盲、一“井中之蛙”!呜呼,世间奇人怪事真多。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每“百度”自己,见到“小龙女”,就像自己站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忽然看到一瘫腥气的脓血……
世事沧桑,人海茫茫,芸芸众生。有的人与事永远是个谜,有的人永远就是个“冤大头”,如我鼠辈。因为我永远没有时间与精力跟风“炒作”或叫“嚼舌头”!不过,此事过去了十多年,我也成了一名“土作家”,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了近两百万文字。如今,真的很想念“小龙女”,甚至想与她见个面,交个朋友,切磋切磋文学。
小龙女妹妹,别来无恙,一切安好吧。你在哪里?我很想见见你!若见此文,权当姐的“约会情书”吧。
戚思翠,笔名:田心、草根等,江苏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常州市科普协会会员。于《世界日报》《泰国中华报》《加拿大报》《农民日报》《中国人口报》《羊城晚报》《社区》《翠苑》《新传奇》等全国各大报纸、杂志发表文章两百万字,作品《藏在伏天里的爱》荣获江苏省第22届报纸副刊好作品散文类一等奖。小说《最后一次党费》荣获武汉《新传奇》“喜迎建党100周年”征文赛一等奖;散文《乡村土灶》在第五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全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参加全国各地文学征文获奖证书百余枚,散文《芦花礼赞》《又到粽子飘香时》《父亲的扁担》《楼顶的丝瓜》等文,被山东淄博、湖北孝感、北京大兴等多家列入初中语文试卷。数十篇小文编入有关杂志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