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沐之
你是否留意过
那珠单色的菊花
枯萎了依然挺立
你是否记得
街口的老槐树
花香袭人
念念不忘的野蜂
一如即往
凋零了仍不肯离去
只有根下的泥土
坚定如初
总是不停地冒岀新绿
春曾那么遥远
盛夏转眼过去
总有人拚命地追赶
分隔的时空
仅剩一把胡须的距离
虽然大地杂草丛生
却独爱你的小花
一片片顽强地钻岀新泥
我感怀秋风
摇曳的暖阳
将原野一点一点
从迷茫中慢慢剥离……
2025-8-3修于钓鱼台
这首《野菊》以细腻的观察与深沉的哲思,在寻常草木中挖掘出生命的坚韧与时空的况味,字里行间藏着对存在本质的温柔叩问。
一、意象的象征张力:于细微处见精神
诗人选取“单色野菊”“老槐树”“野蜂”“泥土”等意象,构建起一组充满生命力的画面。野菊“枯萎了依然挺立”,野蜂“凋零了仍不肯离去”,泥土“不停地冒出新绿”,这些细节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摹,更象征着一种不屈的生命韧性——即便身处凋零与萧瑟,依然坚守着存在的姿态。尤其是野菊的“单色”与“小花”,以其平凡反衬出精神的不凡,让“顽强”二字有了具体的落点。
二、时空的流动感:在更迭中显温情
诗歌巧妙地将“春的遥远”“盛夏的转眼”与“秋风的摇曳”串联,勾勒出时光流逝的轨迹。“总有人拼命地追赶/分隔的时空/仅剩一把胡须的距离”,以具象的“胡须”丈量抽象的时空,既写出岁月不居的怅惘,又暗含人在时光中对珍视之物的执着。而野菊与泥土在季节更迭中始终“钻出新泥”“冒出新绿”,则成为对抗时光流逝的永恒注脚,让沧桑中透着暖意。
三、情感的克制与深沉:于感怀中见哲思
全诗情感不事张扬,却在字缝中流淌。从对野菊、野蜂的“留意”与“记得”,到“独爱你的小花”的偏爱,再到“感怀秋风”的怅然,情感层层递进,最终落在“从迷茫中慢慢剥离”的顿悟上。这种剥离,既是对原野景象的清晰认知,更是对生命本质的通透理解——在枯萎与新生、流逝与坚守的辩证中,寻得存在的意义。
整首诗以小见大,将草木之态、时空之感、生命之思熔于一炉,如秋风拂过原野般自然,却在平静中留下悠长的余味,让人在寻常景物中读懂坚韧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