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又起
文/褚向平(河北)
秋风又起
终于解了寒蝉残喘的含义
不久 纷纷扬扬的落叶
轻易会漫过屋顶 山顶
这样的结局 其实
并不是为诠释凋零
流水理应回到当初的位置
我所有的遗忘 捡拾与割舍
将循天道 依世故 顺人情
有幸留下的 也会如期振响
八月门铃
站在季节的渡口
我放纵着自己
用心良苦的等候
忽然发现 粼粼湖面
那万物倒影竟让我的旧梦
走出了苦涩梦境
褚向平的《秋风又起》以秋日为幕,在自然时序的流转中,编织着对生命、记忆与时光的浅唱低吟。诗中没有浓墨重彩的铺陈,却以极简的意象,将秋日的况味与人心的微澜勾连,于平淡中见深致。
起笔“秋风又起”四字,带着时序轮回的熟稔与怅然,像一声轻叹拉开秋的序幕。“解了寒蝉残喘的含义”,不说蝉的消亡,而说“残喘的含义”被读懂,赋予自然现象以共情的温度——秋风不仅是季节的信使,更是破译生命节律的钥匙。紧接着写落叶“漫过屋顶、山顶”,却笔锋一转:“这样的结局,其实并不是为诠释凋零”,打破了秋日惯有的悲秋基调,暗示落叶的覆盖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归位,如同“流水理应回到当初的位置”,将自然的循环视为“天道”“世故”“人情”的共谋,让消逝有了从容的底色。
“我所有的遗忘、捡拾与割舍”,将个体经验嵌入自然的节律中,个人的取舍不再是孤立的挣扎,而是顺应时序的释然。“有幸留下的,也会如期振响八月门铃”,一句“振响”,让留存之物有了声音的质感,仿佛那些未被割舍的记忆、情感,会随着季节的脚步,以清脆的方式重返,赋予“留下”以动态的期待。
站在“季节的渡口”,“用心良苦的等候”带着几分茫然,几分执着,却在“粼粼湖面”的倒影中迎来转机——“万物倒影竟让我的旧梦走出了苦涩梦境”。水面的倒影是虚的,却照见了实的心境:秋景的澄明,让沉湎于苦涩的旧梦得以舒展。这里的“倒影”既是自然之景,更是心灵的镜子,秋风带来的不仅是季节的变换,更是对过往的和解。
全诗以秋风为线索,串联起蝉、落叶、流水、湖面等意象,将自然的“动”(风起、叶落、水流)与人心的“静”(等候、释然)相互映照,于时序的流转中,写出了一种“顺”的智慧——顺应自然,也顺应内心。没有激烈的情绪起伏,却在平淡的叙述中,让秋日的清寂与心灵的松动自然流淌,像秋风拂过湖面,留下一圈圈浅浅的涟漪,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