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尚诗人——『韶年作品专刊鉴赏』『首席卓越诗人创作总会』隆重推出!
和尚诗人
作者:韶年
很早以前,一位年青人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不久,由于年轻人内心苦闷,身边又没有知心朋友,便渐渐迷上了求仙拜佛。老母亲见儿子整日里念念叨叨,不事农活,曾经苦劝过多次。但年轻人不仅不听,反而把母亲的话当成了耳旁风。
后来,年轻人听说景州的云盖寺有一位得道高僧,就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又怕母亲阻拦,便只好趁着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离家出走。一路上长途跋涉,历尽艰辛,终于在景州南部,原名叫东庄科村和南庄科村的附近找到了云盖寺,并见到了寺中的高僧主持,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
高僧听完他的一番自述后,沉默了良久。当他向高僧询问佛法时,高僧开口说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给你指条明路。你吃过斋饭,即刻回家,一路上,但凡遇见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个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成佛之事,将指日可待。”
年轻人听后大喜,遂即叩谢高僧,欣然按原路返回了自己的家乡。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并没有赤脚。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成镇的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
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赤脚开门之人。他开始对高僧的话产生了怀疑。快到自己的家门口时,他彻底失望了。
年轻人临进家门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之极的他,费力地叩动门环。随即,屋内传来了母亲苍老,惊悸的声音:“你是谁呀?”
“是我,你儿子。”他沮丧地答道。
很快,门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大声叫着他的名字,伸手把他拉进屋里。借着灯光,流着眼泪仔细地端详着儿子。
这时,年轻人一低头,蓦地发现,母亲赤着脚,站在冰冷的土地上,刹那间,他想起了高僧的话,突然什么都明白了,扑通一声,跪倒在了母亲的面前。
这位年轻人叫贾岛(779-843)字阆仙,号无本,范阳(今涿州)人。他是唐代著名苦吟派和尚诗人,又称诗僧。为后人留下了“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他的诗情感丰富,笔触细腻,其传世之作有《长江集》10卷,《小集》3卷,存诗379首。
相传,对于“僧敲月下门”这一句是用“推”还是“敲”,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在驴背上边吟诗边举手作推敲状,反复品味,结果无意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马队(当时韩愈担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正带车马出巡)。贾岛被侍从推搡到了韩愈面前,他只好向韩愈说明事情的原委,解释自己因“推”、“敲”二字难以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忘了回避,还望大人原谅。
听了贾岛的话,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较为合适。之后,两个人并排骑着驴马前行,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
贾岛还常以诗歌为媒介,广泛云游,结交朋友。曾拜访幽居于家中的名士李凝,当他出访回到云盖寺的那一大片枫树林时,便吟出了著名的《题李凝幽居》,其诗曰: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入负言。
如今的景县广川镇贾岛村,其实在一千多年前的村名叫东庄科村和南庄科村,就是因为贾岛出家云盖寺后,在该寺庙生活了20多年,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诗文出众的和尚,便将原村更名为贾岛村。1962年,景县河渠人民公社,又将该村分成了前贾岛和后贾岛两个村子。直到1991年撤乡并镇,才划归广川镇管辖。
另外,贾岛喜爱枫树,便在云盖寺周围种植了大量枫树,因此,如今的贾岛村以西直径3公里以内,便有了四个纵横展开的以“枫林”为名的村子;尤其是大枫林村,人口最多时超过了三千。
作者名片;柳洪昌:笔名韶年,衡水市人,当代文学集萃平台签约作家,小说主编。现为《百度人才文学院》旗下《红豆文学名人堂》榜上诗家平台,特邀金牌金笔小说主编,《精品作家网》首席小说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