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耀平先生供稿审核
蒋铧先生书法
(尊重作者文中一目了然的阿拉伯数字)
第一部分:林耀平先生概述自己《退休八年出书九本超一百五十万字》
第二部分:赵淬、刘小源、木子伊人与韦广都四位老师《读林耀平先生宏篇巨作感怀》四篇
第一部分:
退休八年出书九本超一五十万字
我的读书方法:边读边记边用
林耀平
我于2017年8月退休,至今正好8年,出书9本,超过150万字。凡爱文之人都应当知道:不读书是很难出书的。那么,我是怎么读书的呢?
我的读书方法,总的原则是6个字:“边看边记边用”。具体方法是3句话9个字:天天看,日日记,常常用。
关于“天天看”的问题。退休8年来,我基本上坚持每天看书一个小时左右,大概分两个时段:一是每天早餐后,如果没有各种体育赛事直播的话,就看半小时以上的书,然后去市场买菜。如果有赛事(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围棋是我的最爱)直播就专心致志地看直播,心情特愉悦,精彩处还时不时叫出声来。爽歪歪!二是晚上的10点半至11点。当然了,晚饭后电视里没有重要赛事也会选择看看书。反正时间都是自己的,用好了真的有利身心健康,一点不假。说老实话,我之所以退休8年出9年书,就是把一些朋友搓麻将、打牌的时间放在了读书、作笔记和搞创作上了。一般讲,读的书多了、积累的知识广了,写也好、讲也罢,都能轻而易举地搞定了。比如:受桂林市叠彩区文化馆和市妇幼保健院之邀,由我执笔创作的舞台剧本《忠于职守,勤廉模范》于2025年1月夺得全市卫生系统汇演一等奖,创造了该院此类比赛的历史。如果我平时不读书,不可能写出如此高质量剧本的。
关于“日日记”的问题。我已养成了日日作读书笔记的习惯,哪天不作五六百字的笔记就有点不舒服的感觉。我已把这种习惯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了,真的非常妙:长此以往,坚持三年五载、十年八年,人的知识、能力、素质、口才就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提升了。甚至可以达到“出口成章”、“提笔成文”的状态了。一些学生问我:一点点小事,怎么经过你的手就变得“高大上”了?这就是天天作笔记、天天积累知识起的作用。
关于“常常用”的问题。我之所以坚持读书、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并坚持天天作笔记,目的就是为了用。因为:对外,我要讲课;对内,我要给晚辈作好样子;对己,我要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我要著书、出书,以给自己的晚辈留点笔墨,更是给他们留下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持之以恒的“精神食粮”。当然了,我的同学、我的战友和我的亲朋好友能从中悟出一些道道而有利于他们的家人,那就再好不过的了。
总之,人的能力、素质、水平乃至格局、定力,是要靠不断地刻苦学习、坚持天天积累才能不断提高和增强的。
第二部分:
(一)
读书的力量就是人生的航向
赵淬
林耀平先生用8年出9本书、超150万字的硕果,生动诠释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真谛。他“边看边记边用”的读书法,不仅是积累知识的秘诀,更是将文字转化为智慧与行动的桥梁。
读书之益,在于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的精神内核。正如他所言,日积月累的笔记与阅读,终将沉淀为“出口成章”的从容、“提笔成文”的底气。那些被转化为舞台剧本的灵感、惠及他人的创作,正是书籍赋予的思想光芒。而“常常用”的目标更显读书的升华——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传承家风、启迪他人的火种。
反观当下,有人沉溺低俗文化,有人被西方偏见洗脑,皆因缺失了中华文化的根脉滋养。正如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的书香能让人在困境中泰然自若,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正道。若背离文化精髓,轻则迷失自我,重则如那些卖国求荣、背信弃义之辈,留下千古骂名。
读书绝非消遣,而是精神的“终身修行”。唯有以书为镜、以史为鉴,在翰墨芬芳中筑牢价值观,将字里行间的智慧转化为照亮自己与他人的光,让生命在读书与实践中绽放格局与定力。
伟大领袖毛泽东终身与书为伴,成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人物,古今中外无人能比,就像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说的那样:过去、现在和将来再也不会出现像毛泽东这样的人物了。他举世无双的功绩,与他博古通今,阅读量大得惊人有直接关系。强大无比的蒋介石为什么仅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就败退到一个孤岛上去了?刨根问底就是蒋介石读的书还不及毛泽东的1%多。
在此,我想大声呼吁:“放下无聊的麻将、害人的游戏,多看点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以及引人向上且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文学。这才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和发扬!”让中华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二)
读林老师关于“读书方法”有感
刘小源
刚刚拜读了林老师关于“读书方法”的文章,心里更添了一层敬重与触动。
他退休8年出书9本、超150万字,这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每天雷打不动的阅读时间,成了生活里的“必修课”;每天五六百字的读书笔记从不间断,把积累变成了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习惯;更难得的是“常常用”的智慧,把书本里的知识变成剧本里的力量,化作讲台上的分享,凝成长辈的言传身教,这真的是把书读“活”了呀。
您把别人休闲的时间用来与文字相伴,却收获了比消遣更长久的快乐——既有创作获奖的成就感,也有知识沉淀后的从容,更给晚辈留下了最珍贵的精神遗产。这种“边看边记边用”的方法,哪是简单的读书技巧,分明是把生活过成了持续生长的过程和诗一样的美妙!向您学习这份持之以恒的韧劲儿!也祝愿您笔下常有新篇,生活常伴书香,并且更持之以恒。
(三)
感叹林老师的“读书方法”
木子伊人
林耀平老师好!你无论是从军路上,还是退休了以后,都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写了这么多的书,那都是一个人和一个家族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啊!
我的世界不一样,我的另一半讨厌我写,甚至是用口头禅:不是那块料,非得装文化人……
我也站在婚姻的边缘,脚下是万丈深渊看不见的光明,后背是成天以混日子、打麻将为主的另一半……
我的每一天积极向上,乐观生活,他看不见,过着过着,生活平凡的日子都没有意义。
换不来就转身,还是继续熬过去……
活了半生仍然没有答案,人生就是这样,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兵,没有如愿,就想长大了嫁给一个当兵的,也没有如愿……
为什么有这种的愿望?第一,军人给我的印象:正直无私,有依靠;性格直率,有正义感……
人生就是这样,不能事事顺心如意。自从张金祖军哥把我带到你们这个群,一下子,我的心亮晶晶……
有一次,群里要求写文章,名字我不记得了,有一个军哥让我给他文章写留言、点赞,想冲第一名,他告诉我:第一名是某某某领导,有子弟兵给怎么怎么……
结果你取胜,到如今,才知道那个想争第一的人若如愿,那不是徒有虚名吗?凭你的写作实力,这么久,才明白原来你才是群主。
谢谢你的脚步!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左右,想通了,与谁过日子都一样;想不通,就如我母亲说:好好修好下辈子。
(四)
年轻人应当像林老师那样读书
韦广都
林老师已年过68岁,还如此地认真读书,作为年轻人的我们,应该向林老师学习。
他的读书方法:“边看边记边用”,太棒了!退休八载,笔耕不辍,在晨光与星辉的交界处,用“边看边记边用”的六字真言,将平凡岁月淬炼成思想的黄金。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窗帘,书页翻动声与市场吆喝声交织成生活的交响曲;深夜伏案时,笔记沙沙作响,仿佛在给知识盖上永恒的邮戳。这八年里,您将别人麻将桌、牌桌上的光阴兑换成150万字的精神财富;那些篮球赛事直播时的欢呼声、剧本创作时的灵光乍现,都化作滋养生命的甘露。日日积累的不只是笔墨,更是一种让“提笔成文”成为自然的能力,是完全把平凡日常“点石成金”的生活化作成了精彩人生的智慧啊!
您退而不休,把时间熔铸成更璀璨的形态——那些您执笔创作的舞台剧本以及演员的出彩表演折射出您内在的气质和底蕴,还有那150万字的9本书,是留给后辈的精神食粮,都是岁月颁发给您的隐形勋章。我为您贺彩、点赞!
桂林都市文艺社机构
社长:林耀平
终身荣誉社长:黄家城(桂林都市文学社总社社长)
荣誉社长:黄蓓蓓 文长海 韦天喜 江开华
副社长:李运德 孙炎宏 李席林 杨爱国 桂太平 加阅 董芝 张学超 王庆福 肖永传 韦天喜 唐奇芳 李文涛 赵荣新 隆光诚 廖家驹
顾问:蒋官军 周卡宁 雅兰 赵淬 王学志 随风 廖明东 胡自立 唐祥玉 祁培成 周牧游
执行总编兼审稿:胡桂芹(韵芘胡桂芹)
主播副社长:虹 宁卫 清风
主播顾问兼文学顾问:虹 清风 伊岚 山谷幽兰 紫燕 心太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