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读了梁茂淦的《忆项南》,深受感动,难以忘却项南同志。
项南是革命后代。他的父亲项与年,1925年就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成员,长期从事地下工作。蒋介石部署第五次围剿,制订了“铁桶计划”,派150万军队,修筑碉堡,进行全方位包围。项与年用石头敲掉几颗门牙改变面容,伪装成乞丐,将这份绝密情报送到中央,使中央及时转移,进行长征,改变了历史,立下大功。
项南早年随父亲项与年从事闽浙赣边区革命根据地开辟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于1941年春,到达盐城新四军军部。1941年9月18日,任建阳县政府首任财经科科长,为创建抗日新政权,开展敌后根据地的财政建设,打破日伪经济封锁做出重大贡献。1942年2月,先后任阜东县县委秘书、县委宣传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盐阜五分区、十一分区财经处处长。1949年2月,赴皖中开辟新区。新中国建立后,先后任安徽省团委书记、华东团工委书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党的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项南是风雨中的青松,历经风雨,奋斗不息。
在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期间,项南和梁步庭经过调查研究,着手撰写团的工作改进意见,按照胡耀邦等同志的意见作修改后,写出了《十点建议》。《十点建议》深受好评,颇受赞扬。
没想到,两年后党中央书记处一位书记向团中央布置了抓“右倾分子”的任务。《十点建议》被批判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的青年运动纲领”,是向党要“人权、财权、活动权和发言权”,是“提倡群众化、民主化和自由化”的大毒草。本来只需7天就能开完的团的三届三中全会,开了73天,转向了对项南的批判。会议作出了《关于项南错误的决议》,撤销项南党内外一切职务,留党察看两年。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对项南这些“右倾分子”加重了处分,又被行政降两级。
项南被调离团中央,下放到北京市东郊农场劳动。他很快和农工们打成一片,并成为农场领导的主心骨,农场大事小事都和他商量,许多事情党委讨论时都让他参加。
胡耀邦想为项南平反。但这些努力随着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批判彭德怀,因而化为泡影。
胡耀邦找到八机部部长陈正人,向他介绍了项南以及他父亲项与年的情况。陈正人十分感动,调项南到八机部任办公厅副主任。
项南在八机部很快就由外行变成了内行,工作得有声有色,成为陈正人部长的得力助手。
项南到任不到一年,就撰写了《农机科研工作要走在农业机械化的前面》,文章受到关注和好评,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几个月之后,他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更有分量的长文《农业机械化的若干问题》。对中国实现农业机械化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应有的对策等做了详细阐述,描绘了一幅中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理想蓝图。
一年多后,项南被任命为八机部农机局局长,负责农机工业的生产与管理。1963年到1964年间,项南用五个月时间,到地方调查研究,写成考察报告。周恩来总理对这篇报告提出的观点表示赞许。
项南还撰写了《谈稳产高产和农业机械化》《再谈稳产高产和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问题考察报告》《农村手推车见闻》,分别发表在《人民日报》和《中国农业机械》杂志上,推动中国农业机械事业的发展。
粉碎四人帮后,1979年2月,项南担任重新组建的农机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项南取得这些成绩时,还背着“右倾机会主义”的罪名,直到1979年3月才获得平反。他40岁蒙冤,经受长达21年的冤屈,花甲之年才获得平反。
项南是改革先锋。
1980年12月,党中央调项南到福建主政。在福建工作短短的五年时间,他和省委的领导班子带领全省人民,排除种种干扰和阻力,将一个在全国处于落后的省份变为全国上游省份。
项南到任时,守旧的思想使福建1改革开.放工作举步艰难。
他冲破各种阻力,拨乱反正,大力平反冤假错案。福建地下党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六千多个冤假错案得到平反纠正,解决了四千余名原地下党员的党籍问题,提高了三千六百多名地下党干部的工资待遇,充分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
他放手在农村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用立法形式推行“包产到户”。1981年,福建遭受多年罕见的自然灾害,但全省粮食产量不减反增,总产比1980年增加一亿五千万斤。
他提议不再“以粮为纲”,要因地制宜念“山海经”,农林牧副渔多业发展。
他主张福建要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即个体经济和合资经济)同时存在,并要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坚决支持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只要对民众有益,便义无反顾地支持,坚定不移地实施。
他积极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争取到中央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漳州和泉州作为闽南三角地区,也被中央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使福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福建要大力引进外资。当时,招商引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交通和通讯。福州机场只能停中小飞机,厦门无民用机场。从福州到厦门,汽车要走一天。向国外挂长途电话,两天两夜都接通不了。项南积极解决交通和通讯问题。
中央给不了钱,项南设法从科威特借到2200万美元修机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成为中国第一家完全利用外资建设的机场,也是中国第一个由地方政府管理的国际机场。成立了中国首家地方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
还从美国银行借钱装备远洋船队;从约旦借钱买燃气轮机,还在日本发行了两批私募债券。
为了解决通讯问题,引进了处于试用阶段,因而价格也低的日本富士通公司的程控电话交换机。福建通讯设施,当时超过了香港和新加坡。
项南积极招商引资。他在争议声中,坚决支持福建和日本日立公司合资建立“福日”电视机厂,这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家电企业;他支持建立中国烟草业第一家合资公司——厦门华美卷烟有限公司。
他在福建大力推动改革开放,福建省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使福建这个在全国处于落后的省份,变为全国上游省份。
项南是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在赴福建到任前,他让秘书给省委办公厅事先打电话,说自己会晚到一天,秘书先到。以此婉拒省领导列队迎接。
本来省里有几辆奔驰牌高级轿车, 他始终坚持乘坐一辆丰田牌普通型轿车,这辆旧车一直用到他离开福建。在住房方面,他坚持将最宽敞和进出最方便的房间,让给省里几位老干部住,自己只住了一间很小的房。
他到任后,就将特供小食堂停了。
他在下基层调研时,“约法三章”:1.不允许当地领导到边界迎接;2.不允许摆设宴席;3.不允许接受当地送的土特产和礼品。
在接待中有外商送来的物品,他逐一登记,交省委办公厅统一处理。他没有收过任何礼品,更不允许秘书收受礼品。
他严格要求子女和亲属,连女儿上学搭顺风车都不允许。
他在北京的家,名为高干住房,却是门窗、墙壁和地面都是简易的“原配”,多年不变。在北京从事装饰建材业富起来的福建老乡,纷纷上门,要为老书记改善。不管他们怎么劝说,都被向南婉言谢绝了。
项南是深得民心,万众缅怀。活在人民心里的好干部。
1986年,晋江陈埭镇出了“假药”,项南因为“晋江假药案”受到牵连。虽然项南严厉查处,3个月时间查封假药厂54家,逮捕涉案人员58名,召回伪劣药品10万余箱;为此作了5次检讨,仍被处以“党内警告”,调离福建省委书记的岗位。但他顶住压力,尽力为晋江留下乡镇企业的火种,使这个县级市拥有数十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项南离开福建回北京时,打算悄悄地走。数以千计的干部和老百姓得知后前来送行,挤满了了院子,一百多米的宿舍通道,都被依依不舍的干部、群众挤满了,走了近半个多小时,才走到马路。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也挤满了送行的干部、群众。
离开福建后,项南担任了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献出全部精力,为扶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为了不因为自己影响接任者,项南五年内不回福建。五年后,项南第一次回福建。福建人民没有忘记他,一批又一批人去看望他,挤满了屋子,屋里坐不下,就在门口等着,送走了一群又来一群满含深情的人。福建晋江人民以鞭炮阵欢迎项南重访。
1997年11月10日,项南在北京病逝。福建人将厦门、漳州的民航班机全包了,赶到北京送别老书记。北京的几百辆出租车也都被福建人包下,向万寿路项南的住所驶去。三千多人参加了项南的追悼会,收到四百多个花圈,三百多份海内外唁电。送行的人中,既有逝者的朋友,也有曾经的对手。
在福建长汀河田,人民群众在千年闽王庙旁建了一座项公祠,里面立着项南的塑像,以此怀念项南。
敬仰项南的民间艺术家陈建霖在项南家乡连城,建造了由新加坡著名企业家、慈善家李陆大捐资的“清气亭”与“诗碑”,以此纪念项南。
林志远和摄制团队,历经九年,釆访258人,化8个月时间在图书馆,阅读近两百部与项南相关的图书,反复修改打磨剧本,拍摄了五集纪录片——项南,声情并茂地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根植于黎民百姓的改革先锋、道德典范的人物形象。
《南方周末》刊载名为《改革八贤》的文章。项南和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习仲勋、谷牧、万里、任仲夷被列为改革八贤。
项南历经风雨,坚强不屈,勇于改革,锐气常存,廉洁奉公,一心为民。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的丰碑在千秋青史中,在亿万人的心中。
2025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