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博物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聆听
2025年8月9日是一个阳光正好的周末,我们全家一同前往北京通州的声音艺术博物馆,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声音探索之旅。
一进博物馆,就被一阵清脆的鸟鸣和悠扬的鸽哨声包围,仿佛瞬间从繁华都市穿越到了老北京的胡同。眼前,一棵由多种北京常见树木拼成的“京城混合树”伫立在展厅中央,树下摆着几张小板凳和几个空鸟笼,营造出浓浓的胡同生活气息。耳边,老北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磨剪子嘞——戗菜刀——”“冰糖葫芦儿——”,这些熟悉又亲切的声音,一下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那时,胡同里的吆喝声就像生活的背景音乐,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漫步到自然声态展厅,仿佛踏入了另一个世界。这里光线昏暗,四周的吸音材料营造出静谧的氛围。戴上耳机,我听到了冰川移动时发出的沉闷声响,那是大自然的雄浑力量;阿德利企鹅的欢快鸣叫,仿佛能看到它们在南极冰面上嬉戏的场景;还有海豹那独特的“歌声”,神秘而动听。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让我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与美好。
语音展厅则像是一座语言的宝库,让我们领略到了语言的多样性和魅力。这里展示了新疆古代语言,那些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语言,通过现代技术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戴上耳机,聆听学者们用古代语言读出的唐代书信、契约等内容,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在和田和声展厅,360度环绕的地方风土人情声音,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了新疆独特的文化魅力。
最让孩子们兴奋的,当属“声音是什么”展厅。这里充满了各种互动装置,像是一个声音的游乐场。孩子们好奇地摆弄着,在金属板上撒沙子,声波震动,沙子瞬间形成奇妙的图案;按下按钮调整声波频率,手机镜头中的水流时而静止,时而倒流,神奇的景象让他们惊叹不已。还有那昆特管里的泡沫颗粒,随着声音频率的改变跳起欢快的舞蹈,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在这个展厅里,声音不再抽象,而是变得触手可及,孩子们在玩乐中探索着声音的奥秘。
参观结束后,我们一家围坐在博物馆的休息区,分享着这次独特的体验。孙子们兴奋地讨论着那些有趣的声音和好玩的装置,老伴感慨着老北京声音带来的回忆,儿子和儿媳也对博物馆的创意和展陈赞不绝口。这次声音艺术博物馆之行,不仅让我们听到了世界的多样声音,更让我们感受到声音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和情感。它就像一座时光的桥梁,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我们在声音的世界里,寻找到了一份珍贵的记忆和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