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化民,小名锋印,有些名气。这位生于腰市街医药世家的才子,在人生舞台上演绎精彩篇章。他从小家境贫寒,却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幼年贪玩爱捣蛋,上小学下课时活跃非凡,常常演戏耍怪,凭借出众的模样和文艺细胞,多次被老师指定参加演出,成为校园里的小明星。他在放学后,放下猪草笼,组织一个娃娃班,自任导演和演员,化妆后到农田基建,给社员演出《赴宴斗鸠山》,自演鸠山。后来被村剧团打板的堂叔看好,选到乐队敲锣。从此成为戏迷,无论身处哪里,爱看戏爱唱戏。
屈化民的才华不仅在于表演。他受哥哥影响教导,一直学习很好。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学霸,是老师们心中的宝贝疙瘩。各科考试分数,常是“一把子挂面俩鸡蛋”。恢复高考以后,他家门前生辉。1978年,哥哥屈天时考上西安医学院(后改名交大医学院);1979年,屈化民初中毕业,以全县总分第三、理化分数第一的高分,考上招生榜首的西安无线电工业学校。寒门兄弟,连年上榜,轰动山川,成为学生们的典范。那时中考上中专如登天,录取率仅3%,考上就能跳出农门,吃商品粮端铁饭碗。屈家兄弟考学翻过秦岭,成了师生多年热议的话题,使家人和乡亲倍感骄傲。
在工作中,屈化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凭出色表现,被任命为厂团委书记(副处级)、党总支书记等职,获政工师职称,任县政协委员。他爱写作,笔耕不辍,常给各新闻媒体投稿,被聘为《中国电子报》特约记者、《商洛报》和商洛电视台通讯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常听见商洛电视台播放“通讯员屈化民的报道”。他用手中的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传递正能量,伴奏时代音。
随着国企改革,保密单位解秘,三线企业破产,屈化民人生发生重大起伏转变。他远赴陌生的广东发展,在南国热土上,奋力打拼施展才华,先后担任不同企业的策划部经理、销售部经理、总经办主任。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是单位的顶梁柱。曾在北京、海口、南宁大会演讲,宣传企业,推广新品,引起热烈反响。他还兼任多项社会职务,如区镇文学会会员、《珠江商报》通讯员、广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等。团省委举办青年作者培训班,邀请屈作家演讲授课,学员们最爱听他讲课,报以阵阵热烈掌声。
屈化民身在远方,心系故乡,热爱家乡,情深意长,常写赞美家乡的诗文,如:“十四春秋居南方,米香却想豆面汤。良园虽好祭祖远,总觉家乡是佳乡。”“踏遍神州山和水,东西南北念梓桑……”这些发自心底的朴实诗句,饱含作者对故土的情,对根系的爱。近十年来,他在《腰市》《人文商州》《纪录商洛》《都市头条》上发文近百篇,涉及历史、人文、社情等多个方面,用生动的笔触讲家乡故事,让镇级“腰市”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他最早通过商洛媒体,报道了郭博智、闵东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宣传了名角江民江文、名匠解木匠、政协屈正志、老协闵鸿、歌王王鹏、名厨解锋等;分六集讲述当年治河壮举。他的文章富有特色,风趣幽默,妙言佳句信手捻来,方言俚语合辙押韵,深受读者喜爱,拥有众多粉丝。
屈化民的人生,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他凭自身才华和不懈努力,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无论是在学业上出类拔萃,还是在文艺方面大放异彩,抑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以及对家乡的深情回报,都展现出卓越品质和独特魅力。他像一颗璀璨的小星,在人生天空中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成为远近一些人心中的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