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弋番 李成魁摄影报道)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平顶山市最美退役军人、全国学习雷锋榜样奖章获得者赵振奎,共产党员、退役军人樊更献及妻子姜藏、女儿樊原萌,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国学诗词专委会李成魁、孙弋番,响铛铛学校校长王玲玲等8人,怀着对烈士的尊崇与对老兵的敬意,冒着酷暑登门看望了罗建华烈士的父亲罗云中与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贾付仓,将关怀与温暖送到英雄家属和老兵身边。
每到一户,慰问组都细心送上精心准备的慰问品:云南特产优质红糖、香肠、牛奶、面粉、食用油,更带来了最真诚的关怀。大家关切询问老人的生活近况与实际困难,反复叮嘱夏日注意防暑,保重身体,这份惦念让老人们心中暖意涌动。罗云中老人切好清凉的西瓜招待大家。墙上的遗像,20岁的罗建华眼神清秀而坚毅——这位56043部队副班长、共青团员,1979年3月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将生命永远定格在青春年华。
46年岁月流转,烈士的面容在时光里愈发清晰:他是冲锋在前的战士,是护佑家国的脊梁,用生命在史册上镌刻下"忠诚"二字。枪林弹雨中,他把背影留给故土;青春芳华里,他把热血洒向山河。烈士的英名,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守护着祖国的安宁。英雄身后,总有父母凝望的目光。从送儿参军时强忍的泪光,到盼归未果的断肠,罗云中老人将最疼爱的孩子交给国家,把最深的思念藏进岁月。白发苍苍的他常把存着儿子照片的手机贴在胸前,凝视的眼中有痛,更有骄傲:"儿子为国牺牲是光荣的。"
烈士用生命照亮前路,父母用深情托举英雄,这份家国情怀在时光里永不褪色。来到叶县邓李乡老兵贾付仓家中,94岁高龄的老人因伤病常年卧床:战斗中子弹打穿左手背,右手被炮弹挤压致严重变形,双腿也无法行走。但当大家围坐床边交谈时,老人思路清晰,谈起抗美援朝的战斗经历仍难掩激动,往事历历在目。
1950年参军的贾付仓,在炮兵独立团586团经过三个月军训后,便乘车三天三夜奔赴鸭绿江边。他先后参加三次战役,曾随部队突破三八线。一次战斗中,炮车长下达装填命令时,他左手托炮弹、右手装填的瞬间,一颗子弹穿透左手背,鲜血直流。强忍剧痛再次装填时,右手又被沉重的炮弹挤压变形。
即便双手重伤,他仍坚持战斗到最后。"战场上见过太多十五六岁的战友牺牲,当时就没想着能活着回来。"老人轻声说道。1956年4月入党的他,谈及过往始终坚定:"为祖国、为人民、为共产党尽力,是我的义务,也是我该做的!"临别时,慰问组的老兵们庄重地向贾付仓行军礼,卧床的老人立刻抬手还礼。虽行动不便,军人的本色与风骨依然如初。这份跨越岁月的敬意,是对英雄最好的礼赞。2025.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