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非遥
文/樊志刚(辽宁)
当你守心一隅
摈弃了喧嚣
才感知自性宝藏
如此玄妙
我们被感官所骗
迷失颠倒
错认缘影为真
苦苦执着
才妄演生死
轮转六道
随业飘零无际
没完没了
弥陀慈悲施度
一句佛号
但能深信切愿
极乐非遥
再无疑议
文/樊志刚(辽宁)
野径无人迹
一片蝉鸣声寂寂
独坐柳荫赏莲
沐清风一缕
花开花落无心
燕去燕来随意
万物生灭幻演中
充满生机
人心最忌筹算
追逐私欲
用财色名利
填补空虚
匆匆数十载
反省自己
又有多少空闲
去体悟真谛
醒来方知
颠倒尘迷
梦中人演梦中事
一场红尘游戏
细谙娑婆种种
早已厌离
唯念佛往生净土
再无疑议
樊志刚这两首诗,以质朴直白的语言阐释佛理禅思,字里行间透着对生命本质的叩问与对净土的向往,如一盏清茶,初品平淡,细咂却有澄心醒神的力量。
《极乐非遥》开篇直指“守心一隅,摈弃喧嚣”方能感知“自性宝藏”,点出内心清净是洞察本质的前提。继而剖析众生“被感官所骗”“错认缘影为真”的迷障,将“生死轮转”“随业飘零”的苦状直白道来,对比鲜明。末句“弥陀慈悲施度,一句佛号,但能深信切愿,极乐非遥”,以信仰为舟,为迷茫者指明方向,让“极乐”从虚无的远方,变成可通过“信愿行”抵达的彼岸,语言简练却力透纸背,将深奥的佛理化为可感的修行路径。
《再无疑议》则从具象场景切入,“野径无人迹,蝉鸣寂寂,柳荫赏莲,清风一缕”,勾勒出一幅宁静的自然图景,为后文的哲思铺垫。“花开花落无心,燕去燕来随意”,以万物的自然生灭反观“人心筹算,追逐私欲”的虚妄,点出“用财色名利填补空虚”的迷失。“匆匆数十载”的感叹,引向对“体悟真谛”的追问,最终以“醒来方知”点破“红尘游戏”的本质,落脚于“唯念佛往生净土,再无疑议”,将厌离娑婆、欣求净土的决绝之心托出。全诗由景入理,由浅入深,从对自然的观照到对人生的反省,再到对信仰的笃定,层层递进,情感真挚而坚定。
两首诗皆不事雕琢,如谈心般将修心、破迷、归向净土的思路娓娓道来,没有晦涩的术语,却句句切中凡夫的执着与迷茫。前者侧重“破迷开悟”与“净土易往”的信心建立,后者则以“观照自然”“反省人生”强化“厌离娑婆、欣求净土”的决绝,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传递出对生命实相的探求与对净土归宿的坚定信念,读来令人澄心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