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学生拜望恩师
诗/廖尚光
宋老今年八十八,师生喜聚乐开花。
中年远助遵医院,永远扎根黔地涯。
教出众多才子棒,不留遗憾德升华。
无私奉献传扬远,一片丹心爱国家。
注:宋老师原是大连医学院教授。七十年代为援助贵州而来到遵义医学院到至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好教授,培养了一批象我弟弟一样的整形美容界专家。特题照贺之。
这首《七律·学生拜望恩师》以质朴笔触勾勒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形象,字里行间满是学生对恩师的敬慕与感念,读来真挚动人。
首联“宋老今年八十八,师生喜聚乐开花”,以直白的数字点出恩师高龄,又以“喜聚”“乐开花”描绘重逢场景,将师生相见的欣喜之情写得鲜活可感,开篇便奠定了温暖亲切的基调。
颔联“中年远助遵医院,永远扎根黔地涯”,回溯恩师的人生选择:中年时远离故土,远赴遵义支援医院建设,且一扎根便是一生。“远助”“永远扎根”寥寥数字,既写出了岁月的厚重,更凸显了恩师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让人物形象立了起来。
颈联“教出众多才子棒,不留遗憾德升华”,从育人成果与品格境界两方面赞美恩师:不仅培养出大批优秀学子(如注中提及的整形美容界专家),更以“不留遗憾”的执着追求,让自身品德不断升华。“才子棒”虽口语化,却透着学生对恩师教学成就的由衷赞叹,朴素中见真情。
尾联“无私奉献传扬远,一片丹心爱国家”,将情感推向高潮,概括恩师精神内核:“无私奉献”的事迹广为人知,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那颗滚烫的“爱国心”。既呼应了颔联的“远助”“扎根”,又升华了主题,让一位有情怀、有担当的老教授形象跃然纸上。
全诗虽未刻意追求格律的精巧与辞藻的华丽,却以“情”取胜——学生对恩师的敬爱、对其奉献精神的钦佩、对其家国情怀的感佩,都融入平实的字句中。结合注释中“大连医学院教授”“支援贵州”的背景,更让人感受到这份跨越地域与岁月的师生情,以及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担当,读来余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