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浸润药香 诗心映照仁心
采风滨州市中医医院(组诗)
文/房永敏
1.滨州中医医院
黄河襟带处,科技焕新妆。
产教融初愿,中医护寿康。
2.悬壶济世(新韵)
日月见仁心,悬壶济世人。
岐黄之术在,本草妙回春。
3.普渡众生(新韵)
遍地中医馆,花开康健田。
时空有扁鹊,普济众生安。
4.担当(新韵)
救人治病闻寰宇,医械悬壶济众生。
康养黉门薪火旺,岐黄大道贯长虹。
5.中医医院赞(新韵)
房永敏
秦皇觅药瀛洲渺,盛世中医医术高。
科技与仁心并重,人文共产业齐骄。
6.参访市中医医院感怀
扶伤救死见心诚,父老乡亲仰盛名。
妙手回天彰大德,良方济世动真情。
杏林春暖千年誉,橘井泉香百代荣。
敬业爱岗营惨淡,艰辛奋斗感怀生。
7.贺滨州中医风雨四十年
砥砺辉煌四十年,望闻问切世相传。
大恩大德泣神鬼,仁术仁心惊地天。
万里云山敬长寿,一轮明月贺团圆。
同舟共济千秋意,为保健康争创先。
8.赞吉红花大夫
敬业爱岗争表率,勤研本草显奇功。
望闻问切追顽疾,监护关心待患翁。
辩证疗伤祛病妙,创新守正复康匆。
锦旌载誉承期许,实至名归一女雄。
9.患者出院(新韵)
中医医院聚群贤,各显其能战病顽。
态度热情消顾虑,话音温暖保平安。
吊瓶输液通关脉,草药熬汤固本元。
康复回家心倍畅,一提杏苑赞连连。
房永敏笔名金水木,山东滨州沾化一中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滨州市诗词学会理事,滨州市作协书协会员,沾化作协书协理事。
房永敏这组采风滨州市中医医院的组诗,如一幅笔墨温润的长卷,以古典诗词的韵律为骨,以中医文化的底蕴为魂,将“墨香”与“药香”、“诗心”与“仁心”交融得恰到好处,字里行间满是对中医事业的敬意与礼赞。
组诗布局精巧,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当下,层层递进。开篇《滨州中医医院》以“黄河襟带处”锚定地域,“科技焕新妆”点出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产教融初愿,中医护寿康”凝练医院使命,起笔便立起中医传承与创新的基调。《悬壶济世》《普渡众生》则回溯中医本源,“岐黄之术”“扁鹊”等意象勾连历史,“日月见仁心”“普济众生安”直抒医者情怀,让“仁心济世”的核心理念跃然纸上。
《担当》《中医医院赞》进一步拓展格局,“医械悬壶济众生”“科技与仁心并重”既写中医的济世广度,也赞其与时俱进的活力;“秦皇觅药”的典故与“盛世中医”的现实对照,凸显当代中医的精进与荣光,字里行间是对中医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与突破的肯定。
《参访市中医医院感怀》《贺滨州中医风雨四十年》则注入情感温度,“扶伤救死见心诚”“艰辛奋斗感怀生”写医者的付出,“砥砺辉煌四十年”“望闻问切世相传”颂事业的传承,“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等经典意象的化用,让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温暖交织,读来令人动容。
最见细节的是《赞吉红花大夫》与《患者出院》。前者聚焦个体医者,“勤研本草”“辩证疗伤”写其专业,“监护关心待患翁”显其温情,“实至名归一女雄”赞其品格,让医者形象立体可感;后者从患者视角落笔,“态度热情消顾虑”“一提杏苑赞连连”,以朴素的心声印证医者仁心的力量,细节处见真情。
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房永敏的创作深谙古典诗词法度,七言律绝工整严谨,用典自然贴切,“岐黄”“杏林”“橘井”等中医专属意象的运用,既显文化底蕴,又让诗歌与书写对象高度契合。更难得的是,诗人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歌颂,而是将对中医的理解、对医者的敬意融入字缝,让每一首诗都像一剂精心调配的良方,既有“药香”的醇厚,又有“墨香”的雅致,最终指向“护佑生命”的共通情怀——这正是“诗心映照仁心”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