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求索”是本次展览的主题,也是贯穿中国书画发展历程的精神内核。书画名家们一生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求索,他们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或突破常规,另辟蹊径;或融汇中西,博采众长。他们在笔墨间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用作品诠释着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理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艺术魅力的世界,感受书画名家们的艺术追求与探索之路。在这里,您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书画作品,更能领略到艺术家们的风采和他们背后的故事。愿这次展览能给您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也愿您在艺术的道路上,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追求与梦想。
文/北京墨真书画院编辑
关玉良题《求索》
关玉良,国际著名艺术家,深圳大学教授。中国行业标杆人物奖获得者,入围2019工匠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中国建国六十周年60位杰出艺术家之一,奥运会艺术评审委员,北京奥运会唯一授权艺术家并作为91号奥林匹克火炬手。在艺术界被誉为中国的毕加索。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个人展览50余次艺术展;出版个人艺术专著和作品集30余部。关玉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突起的一位重量级艺术家,他以“无常规”的艺术创作理念达到了艺术创作的高峰,艺术创作领域广泛、自成一格,其雕塑、陶艺、重彩、水墨等艺术作品在海内外具有巨大影响力。他是一位世界“新艺术”的探索者和苦行僧。他对祖国和人民满怀真挚的热爱,是一位有着“大国崛起梦”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中国艺术家。
泥 塑 的 乡 魂
-----关玉良艺术生活素描之二
题记:人的终极差别不会是别的,只能是思想感情。只有思想感情可以使现实生活中的卑微者变得高不可攀。
-----摘 记
泥塑的乡魂
“你最早创作的第一件作品还记得吗?”媒体问玉良。
“记得。我的第一件作品是雕塑。”玉良风趣地回答:“是我童年玩的泥巴……”
这泥巴可玩大了,一玩就玩到了全世界,2OO8年中国奥运会的国礼就是玉良雕塑的国娃。
不过是一捧泥土,经过煅烧成坯,抛光打磨,就成了“人”。不仅有人形,人态,还赋予了人的灵魂。你看,国娃着一身牡丹花,憨态可掬,情态逼真,姿态各异,优雅曼妙。原来那是摄天之神韵,融地之精气,应艺术家之灵性而生。她象征着中华民族生活的幸福吉祥,性格的开朗幽默,气质的浑厚朴实。
2004年春节,我们夫妇和玉良夫妇同约在三亚过年。在海滨大道,玉良伫立在一个小摊旁久久地被一个小物件吸引。我们凑过去一看,不过是一块富有弹性的彩泥。大凡艺术家都有独特的性格偏好,倾心一块彩泥也不足为奇,但他捏在手中把玩的样子着实可爱。手不释爱,口称为奇,仿佛得之天下宝物。彩泥来自民间,定会有其鉴借之妙处。直到若干年后,当领略了他的陶艺成就,我才记起了他的彩泥之恋;直到熟读了他的童年,我才懂得了他的泥巴情结。
玉良生长在上个世纪5O年代,那是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度贫乏的年代。童年不知愁滋味,他不会想到,即使玩泥巴都是十分奢侈的游戏,他必须一年四季地充当家里的生活角色,干着力所能及甚至没完没了的活计……
执拗是玉良从小就养成的独特性格,一件事情一当为他喜爱就什么困难也无法阻挡,就千方百计地做成功。玩泥巴是玉良的童年挚爱也是他须臾不能离开的梦。泥巴捏在玉良手里,像女人手里揉的面,男人手上脱的坯。玉良所捏的孙悟空72变,童话中的人物,动物,植物都活灵活现地充满了他的想像世界,摆满了地桌,炕柜,窗台,摆满了篱笆小院……故乡的黑泥土也有较强的粘和度,天热用凉水和泥,天凉用热水和泥,天冷的时候,就脱下裤子撒泡尿和泥。艺术家的童年充满奇思妙想,充满天真烂熳。
雕塑和绘画是心灵的回归。无论后来的生活视野多么广阔,但在创作中一定会折射出童年生活的投影,烙印上故乡的底韵。
作为北疆省份的黑龙江有两项美术艺术当时为全国瞩目:以画家晁楣为代表的北大荒版画和以海伦县为代表的民间剪纸艺术。玉良的家乡与海伦县相邻,剪纸艺术深入到家家户户,成为庄户人家欢天喜地的业余文化生活。玉良的父亲是远近驰名的剪缝,一把剪刀在养家糊口之余,也为孩子们剪来赏心悦目的艺术图景。剪福字,剪喜字,剪挂钱,剪窗花,剪年画……父亲的一双巧手剪动了玉良的童心,一颗钟爱和崇敬艺术的小苗破土萌芽……
塞北漠野苍凉,雄浑,壮阔。荒草深处野狼出没,野狗横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也是玉良童年呼兰河流域的真实写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粗犷豪爽,热情奔放,质朴刚毅。自然与人性交融,构成极具关东特色的风土人情,也构成了凝聚天地之间的不散之魂。
所谓灵魂,就是原始而永恒的生命在一方地域或一个人身上获得了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读玉良,无论读他的作品读他的人,你都会感受到一种魂的冲击。抟泥冶陶中有乡魂,泼墨涂彩中有乡魂,铜雕铁塑中有乡魂。作品的景致,山谷间,云水间,原野间有乡魂,作品的人物,面庞上,肢体上,眼睛里有乡魂。那老戏里,风娃里,春芽里有乡魂,那天书里,天罪里,云道里有乡魂,那奔牛里,狼群里,猫丛里有乡魂,那男人的脊梁上,女人裸体上,男人女人的交欢中
有乡魂……
钱钟书“抓周”抓出个大学者,郎朗三岁痴迷黑白琴键实现了钢琴梦;而玉良,从孩提时代玩泥巴而踏上艺术苦旅,并成长为卓有成就的艺术家。
与时下不同
感恩,已成为时下热题。但热在嘴上,热在纸上,还只是呼唤。呼唤感恩回归人心,扎根人心。因为感恩已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玉良与时下不同。这是香港著名艺术家刘国松对青年玉良的诚恳评价。玉良揣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与创作,感恩已成为玉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人,生活在世上,要常存感念之怀,对天地自然的造化要有感恩之心,对他人的帮助给予要有感激之情,对别人的忧伤痛苦要有同情和怜悯,对自己的生命要有体验,感悟和回味。玉良是个刚毅果决又温和细腻的人,观看他的画作你会读出雄健和阳刚,而读他的人则可以感受一种悲悯和温情。触摸他丰富的心灵世界,你会收获到一种最真挚的感动。
这是他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段对话:
记者:在你的艺术创作道路上受影响最大的是哪些艺术家,或哪些作品?
关玉良:在我的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并不 是画家,画家给人带来很大的无奈的现象, 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亲和母亲。父亲他一生 给了我一个人格,做人的一个标准,他是非 常严谨的……我妈妈就说男人一定要有自己 的事业,要读书……我的坚硬的性格,有执 着的追求精神,善于学习别人的精神,全在 父母身上体现出来……
这样的文字在他的画集中屡屡见到,在他的访谈中屡屡听到,在许多与他接触过的艺术家的评述中常常读到。玉良的感恩之情所以让我们感动,是他用点点滴滴的心血垒砌起来的,是他在父亲瘫痪的日子里,宁愿放下画笔,接屎接尿,在病床边守护来的,是他在母亲病危时,宁愿放下工作,一汤一药陪伴来的……
想到崔琦(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话:“我宁愿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还留在农村,留在父母身边……”崔琦生长在河南农村,12岁被介绍到香港教会学校读书……他的父母在大饥荒中饿死。
是杨澜采访的崔琦,她渴望听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回答,然而听到的却是埋藏在心底无法泯灭的人性之爱。玉良也有如此深爱,在他接受许戈辉,周涛的采访时,发自内心的永远是对父母的不尽恩情。原来,人生在世,无论事业多么辉煌,名气多么巨大,都无法超越父爱母爱的力量。
玉良对于妻子儿女以及兄弟姐妹都有浓浓的亲情,时时挂牵他们,慰藉他们,关怀帮助他们。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可能是事业上的王子,但在居家理财以及人际往来上却往往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吴冠中曾说是妻子成就了他一生的梦想,夸耀妻子平凡,善良,美。玉良的成功也凝聚着妻子张巍爱的陪伴。张巍一生以结缘艺术为幸事,陪伴三代同堂四位画家:玉良,儿子大山(留法雕塑师),两个初见绘画端倪的孙子。玉良不忘初心,不忘初情,全力践行着爱情的承诺,呵护着妻子的每个生活细节。
熟悉玉良的文艺活动家崔铎声说:玉良“有着令人匪夷所思的定力,面对社会上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物质诱惑,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觉地与这种浮躁划清界限,保持距离。”时下的浮躁不仅没有搅乱玉良的方寸,甚至坚守其志固守其道。他很少参加社会应酬活动,很少参加名目繁多的各种会议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比赛或展览。艺术不等于艺术界,画家的个性操守失去的只是热闹,对于创作的独特性或许是好事。玉良也格外地尊重个性鲜明的艺术同仁,比如石虎,他不仅尊重而且喜欢。他认为石虎是影响他最深的艺术家。他喜欢他的彻底而纯粹,喜欢他的不庸俗,不喑世故,不拘小节,喜欢他画起画来肆无忌惮,喜欢他做起事来执着并由着自己,喜欢他不奉迎不吹拍不擅言词,甚至喜欢他吃起饭来满脸饭粒的样子……原来,朋友不是路上的风景,是心里的画,是一生一世都在寻找的自己。
“玉良公社”
在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后院,要预留一块用地,建一座花园,让文人闲士在那里喝茶抒怀。玉良给我们预留了一块空间,这就是他的居所。这块空间的确让我们得到了充分的休闲享受。我们恢谐地称其为“玉良公社”。
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我们感受不深,但玉良公社让我们受益匪浅。公社里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有宿舍,食堂,汽车,钢琴,棋牌,健身器材,等等;可以享受吃喝住行的一条龙服务。在一个可以容纳百人的庭院里,满目青松翠竹,满目鲜花绿草。
玉良是一个拼命作画也拼命享受的人。我们都应邀成为他公社的社员。我们虽然不会绘画,甚至不会欣赏画,但我们可以和他聊天。在他消闲的时候,随叫随到,操一口浓重的东北方言,与他品茶畅谈。他总有新鲜的话题与我们分享,总有奇思妙想引动我们向往。我们都热衷饮酒,都盼着节日,盼着谁的生日,盼着谁的结婚纪念日好痛痛快快地对酒当歌。这时候总能想起诗人郭小川写在小兴安岭的诗歌:“财主醉了因为心黑,衙役醉了因为受贿,我们就是醉了,只因为生活的酒太浓太美……”我们唱歌,我们跳舞,把整个公社搅得天翻地覆。玉良有一首年轻时专门唱给爱妻的歌,这时必倾情而歌,让大家与他同醉……
玉良偶尔也在三缺一的时候被唤来打牌凑局。与他勇于想大事做大事的风格一样,他总想大和(hu)牌,任一次次小和(hu)轻松溜走而毫不惋惜。因此大家总是赢他没商量。但他也确有一和(hu)惊人的时候,以致震动了整个公社。这一次机会让他久久不能忘怀,每每谈及脸上便洋溢着孩童般的灿烂……
今年秋天,玉良公社突然迎来一个不速之客:仰宗扎西,12岁的男孩。原来是张巍在西藏旅行时结识的小朋友。高原孩子的心有如那不措的湖水一样透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感受到高原外的世界,并能亲眼看见那个,曾经描画过青藏高原上的男人女人和孩子生活的画家亲人。玉良夫妇欣喜过望,接待孩子不亚于市长。为他添置了新衣,每天给他上课,教他画画,教他识别地图,带他游览观光。最让孩子快慰的是,孩子随玉良家人及部分公社成员乘车游览了大部分东北风光。小仰宗睁大好奇的眼睛领略着白山黑水的自然景色,特别在玉良的家乡孩子还亲眼所见画家衣锦还乡的热烈场面……
孩子临行前,玉良为了给孩子的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专门安排观看了天安门升旗仪式。那是清冷的早晨,但太阳格外明亮……
一个月的时光已深深烙印在小仰宗的心灵深处,依依惜别,孩子的眼里溢满泪水……
外面的世界如此美好。玉良公社正待组装成大蓬车队,走向雪域高原,瀚海沙漠,碧野草原,游遍全中国。走一路,画一路,写一路,唱一路……玉良一颗不安分的心,时刻构画着新美的蓝图……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