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赋》
夫兰者,天地之精毓,草木之逸品也。其性本幽藏于深谷,石隙为榻,云气为裳,饮露餐霞,不事张扬。不慕沃土之膏腴,独钟幽谷之清幽;不屑园囿之喧嚣,甘守岩阿之寂寥。
叶如剑脊,含清刚之气;花若星缀,凝温润之华。蝶虽罕至,不掩其芳;蜂虽偶过,不减其馨。风过则一缕穿林,月临则半痕浸露,是以“空谷幽兰”之名,传于古今,君子慕其德,比之修身。
世人或慕牡丹之富贵,或爱玫瑰之炽烈,而兰之可贵,在其清而不冷,雅而不孤。不以境劣改其性,不以人疏易其情。是故君子比德于兰,取其幽而有芳,静而有节。
忆数载前新正,举家南游,至三亚亚龙湾。时逢国际兰展,盛会空前,四海名品,云集于此。昔谓兰生幽谷,孤芳自赏,今观斯展,方知兰之姿,可藏于幽,亦可彰于显;兰之态,可守于独,亦可汇于众。
千盆万钵,罗列如星阵;百态千姿,绽放若云蒸。其色也,赤若丹霞映水,朱若燃脂凝露,紫若烟霞初散,蓝若晴空坠玉,白若凝脂未染,黄若碎金缀枝,斑斓错杂,目不暇接。
其形也,或如孔雀开屏,翠羽舒张,眼斑炯炯,栩栩欲飞;或如仙娥舞袖,轻裾摇曳,临风欲举;或如蝶翼停枝,翅脉分明,似振还栖;或如珊瑚初绽,虬枝盘结,珠蕊玲珑。更有甚者,经巧匠修剪,附以奇石,缀以青藤,或倚危岩而显峻,或临浅沼而含柔,或绕古木而见幽,真所谓“一兰一世界,千兰千风情”。
彼时游人如织,皆叹造物之奇。吾家亦跻身其间,观之不足,赏之不倦,择其尤胜者,摄以影像。镜头之中,有兰与海色相映,蓝紫交融,如鲛人织锦;有兰与椰风相戏,碧叶翻飞,似仙子挥袂。小儿指其形似孔雀者,雀跃不已;老者抚其瓣若玉质者,颔首称奇。一家笑语,融于花海,此乐至今忆之,犹然在目。 然则兰之美,非独在形色。幽谷之兰,守真抱朴,见素抱璞,是其性;展会之兰,争奇斗艳,各呈其能,亦是其性。盖天地赋物,本无定规,或隐或显,或孤或群,皆不失其本真。其香也,幽时若有若无,沁人心脾;盛时馥郁流转,满室生春,未尝因境异而改其清。
其质也,独处则静如处子,群聚则雅若君子,未尝因众寡而易其节。噫!幽谷之兰,非为悦人而开,非为博名而芳。其生也自然,其香也本真。斯兰也,堪称天地间一净品,尘世上一清流矣。
故知兰者,非仅草木也,实乃天地灵慧之象。幽则独善其身,显则普惠于人目,不骄不馁,不蔓不枝。昔观空谷,知其守;今览盛会,知其放。守放之间,尽得自然之妙。
今捡旧照,兰影依然,彼时情景,历历在目。因作此赋,以志其事,亦以彰兰之德云。
《沁园春·兰花》
空谷凝香,弱骨含清,雅韵自殊。
看疏茎攒玉,轻摇露影;幽芳浥露,暗度风隅。
不向春争,宁同秋隐,独抱冰心对月孤。
何须问,这天然标格,肯逐浮誉?
当年楚客行途,纫秋佩、纫兰寄素符。
叹纫秋佩、纫兰寄素符。
纵无人赏,幽姿未改;纵经霜雪,贞意难渝。
砚北窗前,茶烟鬓底,伴我闲吟淡欲无。
凭谁解,正一襟清气,暗与相孚。
作者简介
蔚 华: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院士。作品获得第十一届<古韵新吟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二等奖。专家评审优秀奖。荣获2024年第二届<屈原杯>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甘肃诗词学会会员。天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秦州区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24万字的<生命之音>及<跪乳集>,<桑榆余韵>,<亲情如歌>等长篇小说,散文诗词在甘肃诗词,陇上曲苑,秦州文艺,孔学纵横,天水日报、晚报,老年大学报,南街乡音,卡伦湖等网络平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