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里寄乡愁(散文)
◎ 程 青 松
春风有信,百花盛开。樱花粉霞如云,桃花夭夭似海,油菜花占尽帝王颜色,梨花冰清玉洁........。比较而言,我铭心刻骨难以忘怀的,还是草籽花。
草籽花是孩提时大人告诉的花名,后来才知道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紫云英。那时候,农村还是走的集体化道路,田地种植都是生产队统一规划。地里种麦子,田里种稻谷,不让寸土闲置。稻谷一年两茬,晚稻中套种紫云英。
每年的晚稻抽穗扬花过后,农民就放干稻田的水,在田里纵横开挖浅沟,沟沟相连,沥水排渍。小沟与稻田外的排水渠相通。然后由有经验的老农均匀地撒上紫云英种籽。在秋日阳光氤氲下,种籽很快发芽着床,在稻谷的怀抱里自由生长。等到低头的稻谷收割后,稻田里已经是一层嫩嫩的绿。细叶摇风,波涌绸缎,看着养眼舒心。那时我还在上小学,上学的道路都是土路,一遇风雨,泥泞遍地,沾在鞋上或脚上,就成了蚂蟥叮住鹭鸶的脚——摔不掉、挣不脱。但有了如茵似毡的紫云英就不同了,脚上或鞋上有了泥巴,我们就到草籽田里走一段,粘性再强的泥巴也会自行脱落。
在晚稻兜茬的陪伴下,熬过了苦寒的冬天,紫云英经过春风的吹拂,生长极快,有如舞台上戏子的孩子——迎风长,一天一个样。粗壮的主茎上生长出多个小枝,短短的叶柄上椭圆形细叶密布,三角状卵形苞片若隐若现。到了花朝时节,就有星星点点的紫红或淡黄色花儿张扬在碧绿的厚毯上。三五天过去,星火燎原,整个田野成了花的海洋,一望无涯。和风吹拂,阳光灿烂,蜂飞蝶舞,紫燕低掠,老鹰高翔,其势雄浑,其景壮观。那场面,那气势是任何花都比不了的。身临期间,如在仙境。
那时每户人家都养有牲猪作为储钱罐,我们放学回来虽然没有作业,但要帮助大人做些家务,这个季节主要是挑野菜喂猪。有的时候同伙伴们玩忘了形,完不成父母交给的任务,就投机取巧,扯大半篮肥嫩的紫云英垫底,再挑些野菜盖在上面,回家后快速倒给喂猪盆。那鲜嫩微甘的紫云英可是猪牛羊等食草动物的最爱,有少数缺粮缺菜的农户也偷偷拿它充饥佐饭。
最有趣的要数在紫云英田里捉鱼。春雷炸响,惊醒了池塘里的鱼儿。大雨过后,田里的水顺着沟渠流到塘里。新鲜的活水,给塘中的鱼们带来了食物,也增加了氧气。困了一个冬季的鱼儿们就跟我们下课放学一样,活跃异常。肥硕的鲫鱼、鲤鱼争着逆流而上,一直游到紫云英丛中。春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水源减少,玩性大的鱼儿失去了回家的机会,只好羁留在密如丝网的紫云英田里。这时轮到我们出场了,我们顺着通往池塘的水渠向上搜寻鱼儿的踪迹,只要听到紫云英田里的啪啪的击水声,就知道那里有鱼。有一次我在一块田里寻声找鱼,一口气捉到一提桶巴掌大的大板鲫。第二天一早,父亲将鱼拿到街上去卖了,换回了我们姐弟三人一年的学杂书本费。
到了四月上中旬,正值紫云英茎肥叶茂、花开正盛之时,农民们在布谷鸟的催耕声中,抽水灌田,将水淹至草籽的茎部,然后扬鞭跃牛,翻土葬花。因为农民播种紫云英不是为了造景看花,而是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为确保早稻丰产丰收提供肥料保障。因为紫云英是上好的绿色有机肥料。农民要趁紫云英旺盛时期将其翻入水里,压在泥下,再沤上七至十天,使其腐烂成肥,好让农民赶在五一之前将早稻秧苗插下去。于是,紫花灿烂的田野就变成了“东风染绿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绿洲了。
草籽花——紫云英,你不畏寒冬,钟爱春天;你花开似锦,奉献甜蜜;你悲壮献身,甘作嫁衣。你是我最爱最敬重的花,美化了农村的环境,你丰裕了农民的粮仓,快乐了我们的童年。你就是我割舍不断的一缕乡愁。
作者近照 程青松,笔名鱼乐,娱乐也。轻松的心,淡泊的情,于生活与岁月中捕捞可忆可思的断章片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