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罗汉归位
一、孟婆的舌头
糖人摊前,老妪的脖子突然拉长,猩红的舌头如鞭子般卷向济公。舌尖分叉,竟在空气中尝出了味道——
"嘻嘻……疯和尚,你的阳寿怎么是空的?"
济公蒲扇一挡,舌苔上的倒刺刮得扇面"刺啦"作响:"老婆婆,你舌头这么灵,尝没尝过自己的孟婆汤?"
他突然从怀里掏出一包油纸裹着的粉末——正是当日从孟婆亭顺走的汤料残渣!
老妪瞳孔骤缩,长舌触电般缩回:"你竟敢偷……"
话未说完,七个孩童的影子突然暴起,反缠住鬼差的勾魂索。灯笼里的绿火"噗"地变成金色,照出影子真形——分明是七条威风凛凛的哮天犬!
二、金身代价
夜空突然裂开一道金光,十八罗汉虚影凌空结阵。济公的破袈裟寸寸碎裂,露出脊背上盘踞的龙形刺青。那龙眼却流着血泪,每片龙鳞都刻着梵文锁链。
"原来如此……"黑猫蹲在屋脊轻叹,"当年降龙罗汉为救苍生,自愿将半数金身镇在饿鬼道入口。"
无面鬼趁机扑来,却被龙影一爪按在地上。济公七窍渗血,却笑得畅快:"转轮王,看好了——这才是正牌的判官笔!"
他反手抽出一根肋骨,金光暴涨中化作擎天巨笔,当空写下"轮回"二字。
三、新任巡游
晨光微曦时,阿鸾在河滩捡到盏完好的灯笼。里面蜷缩着个光点,仔细看竟是那卖糖老妪的本魂——个被篡改记忆的游方道姑。
黑猫踱过来,突然开口:"阴司欠你们个人情。"它叼来块木牌,上面浮现出"幽冥巡游使"五个字。
李无尘望向远处:济公翘着腿躺在树杈上啃鸡腿,背上龙纹已隐去,只是破蒲扇多了道金边。
突然,扇面自己翻过来,露出新添的一行小字:
"下回偷孟婆汤,记得多撒点花椒。"
——
后记:疯癫与慈悲之间
写完《济公游记之幽冥渡》两部,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济公的故事总能让人又笑又叹?
大概是因为,他活得太像我们心底渴望成为,却又不敢成为的那种人。
他疯癫,却比谁都清醒;他邋遢,却比谁都干净;他满口胡话,却字字禅机。他可以醉醺醺地躺在臭水沟边,也能一转身就踏入幽冥与阎罗论道。这种矛盾,恰恰是人性最真实的映照。
关于因果
在这个系列里,我刻意让济公背上了因果链。按理说,罗汉早已超脱轮回,何来因果纠缠?但我想写的,正是一个"自缚金身"的济公——他明明可以逍遥三界,却偏要一脚踩进红尘孽海。就像第二部结尾他抽骨为笔,这种"自损"式的慈悲,或许才是真正的渡人。
关于配角
阿鸾和李无尘这对转世夫妻,原本只想作为线索人物,但他们自己活出了生命。尤其是阿鸾,从鬼新娘到捉妖师,她骨子里始终带着那股执拗的温柔。而黑猫巡游使,原本只是个引子,写着写着却成了阴司与人间的微妙平衡者——它舔着爪子说"阴司欠你们个人情"时,我仿佛看到整个幽冥界的傲慢与无奈。
关于第三部
灯笼里多出的尾巴,寺庙中隐藏的转轮王真身,还有济公背上雷雨天会疼的龙纹……这些伏笔像埋在黄泉路边的彼岸花种子。如果继续写下去,你们会看到:
济公与降龙罗汉真正的关系
孟婆亭前那碗永远熬不完的汤
以及,十殿阎罗为何对人间既蔑视又渴望
最后想说的是,神话从来不是缥缈的传说,而是人心的倒影。济公摇着破扇走过的每一条路,其实都在我们自己心里。
感谢每一位读到这里的读者,愿你们在红尘中也保有三分疯癫,七分慈悲。
——作者 于中元节灯灭时分
(全书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