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创造奇迹
作者: 刘裕财(禾丰镇尧口村)
看似无心插柳的惊喜,实则皆是积累后的水到渠成!
尧口村爱心免费午餐的灶火才烧了十天,已然惊起一片人声喧腾。锅铲翻炒间,饭香飘溢,不仅温饱了需要的人,更引来了无数关切的目光:两千斤大米堆成小丘,二三十桶清油如清泉汇聚,蔬菜更是数不胜数,垒起一座座青翠小山——仿佛天降甘霖,慷慨得令人难以置信。
然这般无心插柳的盛景,又岂是凭空而来?
那灶火旁,另有一片滋养心灵的园圃。义工们领着一群村中小儿学习《弟子规》,诵念声如清泉流淌,浸润心田。于是奇妙之事悄然生发:那些昔日嬉闹顽童,归家后竟开始体谅长辈辛劳,争着去扫院、洗碗、择菜。其中曾以“顽劣”闻名的孩子,如今在食堂里竟抢着扫地洗菜,小手勤快,眼睛明亮。他悄悄问义工:“为何以前爹妈总说我是坏孩子?而在这里扫地,被你们一夸,我竟干得如此心甘情愿?”——这纯真一问,正是那旧日顽石被善泉滴穿时发出的微响。
此等清流洗心的功夫,又岂是十日可成?那孩子心中良善的种子,早在他幼时长辈的慈爱言传身教中便已埋下,在村邻日常互帮的温暖土壤里早已悄悄孕育。免费午餐不过如春风拂过,催开那本应开放的花朵罢了。而义工们持续不辍的耐心引导与真诚鼓励,恰如清溪不舍昼夜的淘洗,终将蒙尘的璞玉渐渐打磨出内在的光芒。
可见所有“柳成荫”的惊喜,无不植根于“有心栽花”的长久经营:爱心食堂十日成果,其实早由那些默默无闻的耕耘者铺垫了道路;孩子们行为之变,亦是由无数日夜的善念灌溉才开出的花。这正如老子所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没有日常琐碎的善念积累,何来最终那改变生命的光亮?那孩子眼中闪烁的星火,正是由无数微小的善意薪柴才得以点燃。
尧口村的炉火还在燃烧,它昭示一个朴素真理:人间每一份水到渠成的温柔奇迹,皆是无数细流在岁月深处默默奔涌,于无声中汇聚成江海——待到渠成之日,那奔涌的善泉自会灌溉最干涸的心田,催生最不可思议的绿意。
那被善念日日滋养的种子,终将破土而出,以生命自身的绿意证明:世上所有惊喜的“柳成荫”,都源于无数双手在岁月里不声不响的“有心栽花”一一那就是爱,创造奇迹!
△左三为刘裕财,左四为丁克明,还有其他爱心人士。





读后札记:2025年8月11日下半夜3点多,读了刘裕财同志的朋友圈图文,甚是震撼,一、敬老,二、培小!三、自觉,四、改变。禁不住为该乡该村叫好!是乡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典范!值得肯定与推广,同时建议:一、高度重视食品卫生与安全,为健康保驾护航!二、邀请社会贤良人士一一如于都好人,进行演讲、讲座,传递爱心!三、传统文化传承,“学传统文化,润泽少儿心灵”,不仅仅是《弟子规》之类,还要加入诸子百家,循序渐进。
(另外:为更合适发表,我未经作者允许,加了个题目《爱,创造奇迹》,估计作者会支持我。)
以上是我一管之见,未必对,仅供参考。
期待越办越好,期待这个模式能够不断总结提高,推广到其他村。
向尧口村两委学习,争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向刘裕财同志学习,争做乡村振兴工作的引路人!
——丁克明
△丁克明,特高级教师,全国优秀乡村教师南怀瑾奖入闱奖,全国从教30周年奖,市人才库E类专家,于都县五美家庭奖,于都县好人奖,于都县优秀工会干部奖,于都县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奖,于都县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辅导员)。曾兼职于都县仲诚奖学金副秘书长,于都县人民陪审员,于都县法制监督员,康乐艺术团团副,移陂村志顾问等职。现为赣州市老摄影家协会会员。
作者简介
刘裕财,男,1978年10月生,江西于都禾丰镇尧口村人。赣州市财会学校毕业,东莞市力弘钟表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现任禾丰镇尧口村党委副书记。同时热心文化传承与公益事业,担任于都县汉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禾丰商会名誉会长、刘氏世昌公联谊会会长。
(图文供稿:丁克明)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