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潜伏记
(节录自徐佩珩回忆录《逝水留痕》)
文/徐佩珩 图/龙莆尧 编辑/谦
(二十六)
回到沙坪时,已是暮色沉沉了,一路辛苦,我感到肚子有点饥饿,但时间紧迫,我还要赶路入玉桥乡,我顾不得疲劳与饥饿,直向玉桥那小路奔去。谁知走到半路,即见汪汪大水,分不出那是路,那是田,我只得把裤脚卷起,赤着脚慢慢淌水而行。每走一步后总要往三边淌摸才走下一步,唯恐掉到田里去。走着走着,地势愈来愈低,水也愈来愈深,有些人再不敢向前走了,停下来怨天怨地。正在这时,隐约看到前边有一只小艇驶过来,我们不禁欢呼起来,果然,那是一只无蓬的小艇,载着十多人慢慢划过来,艇家把艇上的人卸下来,然后载我们入玉桥乡。艇到桥边,算是抵埗了,我卷起裤腿,赤着脚,左手挽着鞋袜,右手挽着小皮箱和那只破了的小布袋,再从桥边步步为营的摸索前进,经龙湾里转弯抹角转到龙潭里,农村的房屋没有窗子,不会有灯光透出来,街上黑乎乎的,一点亮光也没有。我摸索到进士第,敲响了门,瑞恒出来开门,见我这么一个狼狈相,直把他吓了一大跳。我叫他弄一点可食的东西给我,便倒在床上,闭着眼睛养起神来。吃过东西,我检查那个破布袋,袋底还有十来个压扁了的荔枝干,我不禁笑起来,不过,这样也可以让瑞恒尝尝我母亲的心意了。
第二天,我和瑞恒开始商量出发的事,落脚的地方我已布置妥当了,下一步,是如何把电机安全带到目的地。我们都认为,我们不能走九江这一条路回去,我们带着电机,走的路一定要隐蔽、迂回,人和机都要乔装打扮,那么,凭我们两个人的能力能办到吗?我们觉得,途径不熟,沿途的人事不熟,单凭一片爱国心以及一腔热血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过去上级派出的很多行动小组,都只可以在沦陷区边缘建立电台,沦陷区的情报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可由电台传达上级,效率高低可想而知。直插进敌人心脏,争取高的效率,既是上级的要求,也是我们的愿望,但这愿望怎样才可能达到,事到如今,我们也感到有点渺茫。看来,我们毅然接受单独潜伏沦陷区的任务,实在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自责之余,甘于牺牲的爱国心还是占了上风,我们认为,既然有勇气把任务承担在先,就要有勇气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在后,壮士出征,绝没有打退堂鼓的!
我与阿龙仔细分析形势,并苦苦思考了几个晚上,觉得最好还是依靠游击队的力量。我想,游击队活跃在民众中间,人民企望政府早日打退日本鬼子,拯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与政府的抗日行动是脉脉相连的,我们何不依这道理去找寻前进之路呢?
确定了目标,我们立即开始行动,我首先去拜见陈老八,请他提供协助,他答允了我,并立刻写了一封信,介绍我去见驻在沙坪的第七战区抗日游击队笫三挺进纵队副司令林小亚,林小亚大概五十岁左右,穿着一套灰色土布唐装衫裤,右手手腕带着一只很粗大的有些嫣红色的古老玉鈪,上衣口袋挂着一个用银链串起的挂表,显得很平易近人。他很诚意的接待我们,并说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他说,我们的事,是国家的事,也是他本人的事,他很爽快的跟我们约了一个出发
的时间。(未完待续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