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雷建德在巴黎莎士比亚书店的偶遇,看似偶然的文化邂逅,实则照见了不同文明深处共通的精神密码。当《西厢记》的缠绵悱恻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炽烈悲怆在塞纳河畔的书架间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位学者的隔空对话,更是东西方文化跨越时空的深情相拥。
这场邂逅的珍贵,在于它打破了文化传播的"单向输出"迷思。雷建德并非带着文化优越感的宣讲者,而是以比较研究为钥匙,在张生崔莺莺与罗密欧朱丽叶的爱情镜像中,提炼出"人性共通"的公约数。法国读者那句"原来有这么多相似又独特的地方"的感叹,恰恰印证了:真正的文化共鸣,从来不是同质化的趋同,而是在差异中发现共通,在独特中看见普遍。
更值得深思的是,雷建德数十年的实践勾勒出文化传播的新范式。从"西厢记十二部曲"的多元呈现,到元宇宙纪念馆的技术赋能,再到59国的实地交流,他跳出了"翻译即传播"的传统路径,构建起"学术筑基+技术赋能+人际互动"的立体网络。这种传播,不再是文化产品的简单搬运,而是文明基因的深度对话。
莎士比亚书店的书架上,《西厢记》与莎翁剧作的并置,恰是人类文明的隐喻——不同的语言文字背后,跳动着同样的情感脉搏;迥异的叙事传统之下,奔涌着共通的人性江河。雷建德的这场邂逅提醒我们:文明交流无需刻意"求同",尊重差异中的共通,珍视独特里的普遍,才是跨文化对话的真正要义。
当更多这样的"文化邂逅"发生,人类文明的百花园必将在互鉴中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