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铁成(湖南)
水调歌头·岁漫诗途
祖训启童稚,幼学韵初调。苔衣滋岁迁转,文脉沁心苗。尚记从戎年少,马背豪情吟啸,诗思逐风飙。解甲栖迟处,轮隙续诗毫。
五十载,研律吕,案头陶。六旬淬砺,残简余馥伴云飘。屏上浪痕轻逝,卷里书香萦枕,疏簟自逍遥。砚底余痕在,长照岁华遥。


易铁成《水调歌头·岁漫诗途》以个人经历为脉络,展现了军旅生涯与诗词创作交融的生命轨迹,其艺术特色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一、创作背景的递进性
幼学启蒙:开篇“祖训启童稚”点明传统文化熏陶,结合“苔衣滋岁迁转”的意象,呈现文脉传承的渐进性。
军旅淬炼:以“从戎年少”“马背吟啸”勾勒军旅生涯对豪放诗风的塑造,延续了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常见的家国情怀表达。
晚年沉淀:下阕“残简余馥伴云飘”“砚底余痕在”等句,呼应作者作为越战老兵解甲后以诗词抚慰人生的心境,体现“刚柔相济”的哲学思考。
二、艺术手法的独特性
意象选择:融合“马背”“残简”“疏簟”等具象物象,通过“浪痕轻逝”“书香萦枕”的虚实对照,构建跨越时空的创作场域。
韵律处理:严守《水调歌头》词牌格律,以“飙”“毫”“遥”等押韵字眼强化节奏感,同时以“五十载”“六旬”等时间标志形成叙事张力。
情感表达:上阕豪放与下阕超逸形成对比,末句“长照岁华遥”以月光意象收束,暗合传统词牌“以景结情”的经典范式。
三、文化价值的延续性
该词作既延续了叶梦得“以气驭词”的雄浑特质,又吸收了尹洙“简而有法”的叙事风格,更在当代语境下融入“屏上浪痕”等数字时代意象,实现了古典词牌的现代转型。其“诗思逐风飙”的创作理念,与作者在《晨念》中“量子化情愫”的表述形成互文,展现了传统诗词在当代的活性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