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僧踏破武林春,
破扇轻摇万劫尘。
酒渍袈裟藏梵呗,
肉香佛号渡迷津。
嗔心毒染杭州月,
怨火焚残灵隐晨。
莫道癫狂真面目,
金身原是再来人。
——引子
---
第一章:古刹奇僧
绍兴十二年的杭州城,春色正浓。
灵隐寺的晨钟刚响过三遍,知客僧慧明就急得在寺门前直转悠。他那双小眼睛不时往山路上瞟,手里的佛珠转得飞快。
"这都什么时辰了,济癫师父怎么还不回来?住持方丈要主持腊八粥的筹备事宜,偏生少了他这个典座可如何是好..."
正念叨着,山道上传来一阵破锣似的歌声: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
歌声戛然而止,接着是"咕咚"一声闷响。
慧明一拍脑门,提着僧袍下摆就往山下跑。果然,在第三十六级石阶处,一个邋遢和尚正四仰八叉地躺着,破蒲扇丢在一边,酒葫芦倒在一旁,残余的酒液正顺着石缝往下渗。
"济癫师父!"慧明慌忙去扶,"早课都结束了,您怎么又..."
那和尚一骨碌坐起来,脏兮兮的脸上挂着狡黠的笑。他头顶的僧帽歪戴着,露出半拉戒疤,身上的袈裟补丁摞补丁,却出奇地干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清亮得如同九溪的泉水,哪有半分醉态?
"慧明啊,"济公抄起酒葫芦晃了晃,"你说这西湖水酿的酒,怎么喝都不够味儿,怕是少了点..."
"师父!"慧明急得跺脚,"住持等您商量腊八布施的事呢!"
济公却不急,他慢悠悠站起身,忽然鼻头一动:"咦?寺里来贵客了?"
话音未落,山道上传来嘈杂声。一顶八人抬的锦绣轿子正往山门来,前后簇拥着十来个家丁。轿帘一掀,走出个锦袍玉带的中年男子,面白无须,眉间却凝着一股黑气。
"是赵员外!"慧明低呼,"杭州城最大的药材商,去年捐了五百两银子修葺大雄宝殿的。"
济公眯起眼睛,破扇子有意无意地挡在脸前。那赵德安下了轿,正要进山门,忽然轿中传来一声尖叫——
"放开我!你们都滚开!"
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冲出来,杏眼圆睁,面色潮红。她发疯似的撕扯自己的衣襟,两个丫鬟上前要拦,竟被她一把推倒在地。
"明月!"赵德安厉喝,"佛门净地,成何体统!"
那赵明月却恍若未闻,抄起轿杠就朝父亲砸去。众家丁惊呼着上前,却见一道破破烂烂的身影鬼魅般插了进来。
"女施主,天热火气大,喝口凉茶消消暑?"济公的破扇子在赵明月额头轻轻一点。
说来也怪,刚刚还狂躁不已的少女突然僵住,眼中的血色如潮水般退去。她茫然四顾,在看到自己举着轿杠时,吓得"啊"一声松开手。
"我...我这是怎么了?"赵明月泪如雨下。
赵德安脸色阴晴不定,突然快步上前拽住女儿:"大师见谅,小女近日染了怪病,我们这就..."
济公的扇子却拦在他面前:"且慢。令爱这病,怕不是第一次发作了吧?"
赵德安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大师此话何意?"
"三日发作一次,多在午时,见光则剧,对否?"济公凑近低语,"员外家的水井,最近可有什么异常?"
赵德安如遭雷击,拽着女儿连连后退。正在这时,山门外传来打斗声。一个青衫书生被几个地痞追打着滚进来,包袱散开,笔墨纸砚撒了一地。
"偷东西还敢狡辩!"为首的地痞抡起棍子就要打。
济公突然一个踉跄撞过去,那地痞的棍子莫名其妙拐了弯,反而打在自己同伙腿上。趁乱中,济公扶起书生,在他背上轻轻一拍——
"咳咳!"书生咳出一口黑血,却觉得胸中畅快了许多。他惊疑不定地看着眼前这个疯和尚,只见对方冲他眨眨眼:
"这位施主,身上好重的'香味'啊。"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